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9:03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上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的席卷,对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得国际化信息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对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构建。本研究在借鉴前人在人才国际化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定义了国际化信息人才的内涵:即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培养的,熟练使用多种语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掌握跨国沟通能力的信息人才。文章对国内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脉络进行特征分析,其中我国高端和低端信息技术人才都很缺少,信息人才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呈现明显的“橄榄”型结构,归纳出我国高校开设的四种信息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中,分别对美国、印度、德国和日本的情况作出阐释,并且指出国外图书情报学科在培养信息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Ishoo1运动。在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过程中,以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为例,选择十所国内外著名大学作为样本,比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雪城大学、匹兹堡大学等,通过对其所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的比较,得出国内外大学在培养信息人才方面的异同以及优缺点,对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整体的认知和了解。可以看出国内外一流大学培养信息人才的模式各有特点,但国内大学更多地从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的角度来拓宽知识面,对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全面培养不够重视,而国外大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支持双学位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懂技术、通实践的信息人才。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包括建立“知识+人格+能力”的培养标准,培养国际化信息人才,即是培养面向信息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国家发展需要、面向未来信息科技发展,知识面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有社会责任感、有理想抱负以及职业操守的信息人才。其次,课程设置体现国际化的设置理念,将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与观念融入到课程中间来。课程内容有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三大模块,这三者相互交叉,相互配合。再次,建设一流的师资,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需要的、“懂教育,通实践”教师队伍,具体措施有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健全教师交流制度、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以推动教师的国际化。我国的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以通识教育作为培养理念,以开放互动作为教学方式,以校企联合作为培养途径,以国际合作为运作方式。结尾对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发展,建设学术共同体。纵观全文,文章的特色在于以“立足本土,为我所用”为原则,在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校培养信息人才的异同之后构建出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今后开展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国际化 信息人才 培养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0;G20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5
  • 1.1 选题背景11-12
  • 1.1.1 国际化人才需求环境形成11
  • 1.1.2 国际化信息人才需求分析11-12
  • 1.2 选题意义12-13
  • 1.3 研究思路13-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2 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脉络分析15-22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5-18
  • 2.1.1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2.1.2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分析18
  • 2.3 国际化信息人才的内涵18-20
  • 2.4 国内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脉络20-22
  • 2.4.1 国内信息人才培养的特征分析20-21
  • 2.4.2 国外信息人才培养的特征分析21-22
  • 3 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22-33
  • 3.1 培养目标比较22-25
  • 3.2 课程设置比较25-30
  • 3.2.1 课程结构25-26
  • 3.2.2 课程内容26-30
  • 3.3 国内外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30-33
  • 3.3.1 国内大学的比较分析30-31
  • 3.3.2 国外大学的比较分析31-33
  • 4 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33-50
  • 4.1 培养目标33-35
  • 4.1.1 目标构建33
  • 4.1.2 基本素质33-34
  • 4.1.3 培养标准34-35
  • 4.2 课程设置35-39
  • 4.2.1 课程设置的理念内涵35-36
  • 4.2.2 课程设置的内容结构36-39
  • 4.2.3 课程设置的质量评价39
  • 4.3 师资队伍39-41
  • 4.3.1 完善师资培养体系40
  • 4.3.2 健全教师交流制度40-41
  • 4.3.3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41
  • 4.4 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机理41-50
  • 4.4.1 培养理念:通识教育41-43
  • 4.4.2 教学方式:开放互动43-45
  • 4.4.3 培养途径:灵活多样45-46
  • 4.4.4 运作方式:国际合作46-50
  • 5 结束语50-54
  • 5.1 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50-52
  • 5.1.1 提高综合素质,培育创新能力50-51
  • 5.1.2 满足社会需求,进行产学研合作51
  • 5.1.3 促进学科发展,建设学术共同体51-52
  • 5.2 研究总结52-54
  • 5.2.1 研究成果52-53
  • 5.2.2 研究存在的不足53-54
  • 参考文献54-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小桃;;德国高等教育理念及体制改革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8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