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10:21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或师生以共同兴趣自愿组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经学校一定程序而组成的以大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团体。大学生社团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有着向导和凝聚、陶冶和美育、规范和调适的作用,是大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它属于一种隐形教育。研究大学生社团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大学生社团的教育作用,从而重视其发展并努力去建设大学生社团。研究大学生社团的历史,总结大学生社团开展的经验对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北京大学1917—1927年的大学生社团为历史研究对象,总结了它们的特点,全面分析了其发展原因并从隐性课程的角度来展现其发挥的教育作用,最后得出对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一些启示。现代社会的转型、大一统政权的分化、民族主义的觉醒、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名师和学者的指导和支持、国外新思潮的涌入、校园环境、新闻界的支持等因素促使北大社团迅速发展;使得北大的学生社团呈现出多样性、爱国性、开放性、包容性、开创性、民主性、独立性;通过社团活动,北大学生满足了发展个性的需要,无意之间完善了他们的人格,这种收获在课堂教学中...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问题的起源
2.本文的选择和资料状况
第一章 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的特点
1.1 多样性
1.2 爱国性
1.3 开放性
1.4 包容性
1.5 开创性
1.6 民主性
1.7 独立性
第二章 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原因
2.1 1917—1927北大学生社团发展的社会背景
2.2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北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2.2.1 兼容并包的方针
2.2.2 提倡研究
2.2.3 提倡美育
2.2.4 提倡教育独立
2.2.5 重视体育
2.3 名师和学者对北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2.3.1 北大教员对学生社团精神上的指导
2.3.2 北大的教员对学生社团的学术指导
2.3.3 物质上的帮助
2.3.4 对学生社团的保护
2.4 国外新思潮对北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2.4.1 无政府主义的影响
2.4.2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4.3 新村主义的影响
2.4.4 工读主义的影响
2.4.5 实证主义的影响
2.4.6 合作主义的影响
2.4.7 国家主义的影响
2.5 校园环境对北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2.6 新闻出版界的支持
第三章 从隐性课程的角度看1917—1927年北大的学生社团的教育作用
3.1 从隐性课程的潜在性和无意识性看北大学生社团
3.2 从隐性课程的愉悦性和易接受性看北大学生社团
3.3 从隐性课程的持久性看北大学生社团
3.4 从隐性课程的差异性看北大学生社团
3.5 从隐性课程影响的双面性看北大社团
3.6 从隐性课程的非学术性和学术性看北大社团
第四章 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对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
4.1 当前大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4.2 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对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
4.2.1 正确认识大学生社团
4.2.2 加强教师与社团的联系
4.2.3 扩展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空间
4.2.4 对社团活动内容的合理设置
附录(一):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讲演报告
附录(二):北京大学数理学会报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学校的隐性课程及其管理[J]. 韩军延,张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2]由“庙堂”走向“讲堂”——“新思潮派”与北京大学的近代化[J]. 吴民祥. 高等教育研究. 2004(05)
[3]努力构建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环境[J]. 李莉. 江苏高教. 2004(05)
[4]大学校长应向蔡元培先生学习什么[J]. 谢小燕,马千里. 江苏高教. 2004(05)
[5]大学生社团问题探析[J]. 刘龙洲. 理工高教研究. 2004(01)
[6]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J]. 何玉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4)
[7]大学生社团的运作和管理[J]. 杨亚军. 教育评论. 2004(01)
[8]浅谈高校社团建设[J]. 牛俊红.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04)
[9]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 王肃元,马虎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10]积极发展 规范管理 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大学科技园工作新局面[J]. 周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7)
本文编号:3528247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问题的起源
2.本文的选择和资料状况
第一章 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的特点
1.1 多样性
1.2 爱国性
1.3 开放性
1.4 包容性
1.5 开创性
1.6 民主性
1.7 独立性
第二章 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原因
2.1 1917—1927北大学生社团发展的社会背景
2.2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北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2.2.1 兼容并包的方针
2.2.2 提倡研究
2.2.3 提倡美育
2.2.4 提倡教育独立
2.2.5 重视体育
2.3 名师和学者对北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2.3.1 北大教员对学生社团精神上的指导
2.3.2 北大的教员对学生社团的学术指导
2.3.3 物质上的帮助
2.3.4 对学生社团的保护
2.4 国外新思潮对北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2.4.1 无政府主义的影响
2.4.2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4.3 新村主义的影响
2.4.4 工读主义的影响
2.4.5 实证主义的影响
2.4.6 合作主义的影响
2.4.7 国家主义的影响
2.5 校园环境对北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2.6 新闻出版界的支持
第三章 从隐性课程的角度看1917—1927年北大的学生社团的教育作用
3.1 从隐性课程的潜在性和无意识性看北大学生社团
3.2 从隐性课程的愉悦性和易接受性看北大学生社团
3.3 从隐性课程的持久性看北大学生社团
3.4 从隐性课程的差异性看北大学生社团
3.5 从隐性课程影响的双面性看北大社团
3.6 从隐性课程的非学术性和学术性看北大社团
第四章 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对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
4.1 当前大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4.2 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对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
4.2.1 正确认识大学生社团
4.2.2 加强教师与社团的联系
4.2.3 扩展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空间
4.2.4 对社团活动内容的合理设置
附录(一):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讲演报告
附录(二):北京大学数理学会报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学校的隐性课程及其管理[J]. 韩军延,张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2]由“庙堂”走向“讲堂”——“新思潮派”与北京大学的近代化[J]. 吴民祥. 高等教育研究. 2004(05)
[3]努力构建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环境[J]. 李莉. 江苏高教. 2004(05)
[4]大学校长应向蔡元培先生学习什么[J]. 谢小燕,马千里. 江苏高教. 2004(05)
[5]大学生社团问题探析[J]. 刘龙洲. 理工高教研究. 2004(01)
[6]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J]. 何玉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4)
[7]大学生社团的运作和管理[J]. 杨亚军. 教育评论. 2004(01)
[8]浅谈高校社团建设[J]. 牛俊红.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04)
[9]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 王肃元,马虎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10]积极发展 规范管理 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大学科技园工作新局面[J]. 周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7)
本文编号:3528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2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