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3 05:03
随着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基础研究的管理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体,其基础研究项目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本文从基础研究管理部门的角度,对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以下文中均简称为高等院校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力图通过此项研究促使高等院校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高等院校基础研究管理效率的提高,使高等院校更好地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职能。 本文对高等院校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概念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指出我国高等院校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重点研究了高等院校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估的主体、目的以及指标,并根据我国基础研究管理的特点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高等院校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估的方向性、先进性、实用性、时效性四个评价指标,并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高等院校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并对结果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文章最后从本次研究的整体架构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建立基础研究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
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动态
2.2 国外研究动态
2.3 国家对基础研究项目评价体系制定的政策
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3.1 主要的研究方法
3.2 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二章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评价现状分析
1 我国现阶段高校基础研究评价的类型
1.1 高校内部基础研究评价
1.2 高校外部基础研究评价
2 高校基础研究评价的基本方法
2.1 同行评议分析方法
2.2 文献计量分析法
2.3 经济计量方法
2.4 高校科研业绩综合量化方法
2.5 层次分析法
2.6 模糊综合评价
3 目前高校基础研究评价存在的问题
3.1 重数量轻质量
3.2 重形式轻实质
3.3 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3.4 “杂家评专家”与权威崇拜
第三章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的特点、作用及绩效评价的意义
1 高校基础研究的特点
1.1 基础研究的先导性
1.2 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
1.3 基础研究的公共性
2 基础研究对高校的作用
2.1 基础研究对学科发展的作用
2.2 基础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3 高校基础研究评价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3.1 有利于处理好科研考核中数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3.2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有利于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4 有利于处理好论文、科研与学位的关系
3.5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四章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1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主体的确立
1.1 从投资主体进行分析
1.2 从评价受益者来分析
2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
2.1 通过绩效评价来改进科研管理
2.2 通过绩效评价来指导高校基础研究的方向
2.3 通过绩效评价提高基金的利用率
2.4 通过绩效评价提高项目的应用水平
3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维度的选择
3.1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实证研究
1 评价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1.1 方向性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1.2 先进性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1.3 应用性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1.4 时效性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2 数据综合处理方法
2.1 准则层的量化
2.2 目标层的评价
3 实证分析
3.1 某高校基础研究项目背景介绍
3.2 对该项目研究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3.3 对评价结果的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1 本文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1.1 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的创新
1.2 评价维度的创新
2 本文研究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现阶段的局限性
2.1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标准化的局限性
2.2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统计数据的局限性
2.3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整体设计的局限性
3 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3.1 同行评议法的局限性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局限性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4.1 建立统一标准的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4.2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专家系统
4.3 进一步对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数据挖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988217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
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动态
2.2 国外研究动态
2.3 国家对基础研究项目评价体系制定的政策
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3.1 主要的研究方法
3.2 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二章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评价现状分析
1 我国现阶段高校基础研究评价的类型
1.1 高校内部基础研究评价
1.2 高校外部基础研究评价
2 高校基础研究评价的基本方法
2.1 同行评议分析方法
2.2 文献计量分析法
2.3 经济计量方法
2.4 高校科研业绩综合量化方法
2.5 层次分析法
2.6 模糊综合评价
3 目前高校基础研究评价存在的问题
3.1 重数量轻质量
3.2 重形式轻实质
3.3 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3.4 “杂家评专家”与权威崇拜
第三章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的特点、作用及绩效评价的意义
1 高校基础研究的特点
1.1 基础研究的先导性
1.2 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
1.3 基础研究的公共性
2 基础研究对高校的作用
2.1 基础研究对学科发展的作用
2.2 基础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3 高校基础研究评价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3.1 有利于处理好科研考核中数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3.2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有利于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4 有利于处理好论文、科研与学位的关系
3.5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四章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1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主体的确立
1.1 从投资主体进行分析
1.2 从评价受益者来分析
2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
2.1 通过绩效评价来改进科研管理
2.2 通过绩效评价来指导高校基础研究的方向
2.3 通过绩效评价提高基金的利用率
2.4 通过绩效评价提高项目的应用水平
3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维度的选择
3.1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实证研究
1 评价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1.1 方向性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1.2 先进性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1.3 应用性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1.4 时效性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2 数据综合处理方法
2.1 准则层的量化
2.2 目标层的评价
3 实证分析
3.1 某高校基础研究项目背景介绍
3.2 对该项目研究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3.3 对评价结果的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1 本文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1.1 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的创新
1.2 评价维度的创新
2 本文研究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现阶段的局限性
2.1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标准化的局限性
2.2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统计数据的局限性
2.3 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整体设计的局限性
3 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3.1 同行评议法的局限性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局限性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4.1 建立统一标准的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4.2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专家系统
4.3 进一步对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数据挖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988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98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