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学士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发布时间:2014-07-24 11:28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学士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本科专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悖。终身学习思想古已有之。《苟子·大略》载,孔子回答子贡提出什么时候学习停止问题时说,看看哪坟墓,就知道什么时候学习停止了。现代终身教育包含古代的“活到老,学到老”思想,又具有区别。“传统的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本科和研究生学习,然后再进入职业领域的方式已经越来越被终身学习的方式所代替。”终身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教育革新的产物,笔耕文化传播,遍及每一个人,是普遍化要求。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革、技术的更新与职业的变换需要职工不断地学习;另一方面,远程教育与企业大学的兴起,使专业教育通过高校培训、在职培训和在家自学多种方式进行,分布在人的一生。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学一时段、用一辈子”的本科专业教育模式过时。

  本科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严重冲突。1904年清政府“癸卯学制”将1902年确定的“大学院”更名为“通儒院”,体现了中国古代崇尚的大学通才教育思想。美国19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掀起了四次普通教育思想运动,战后争议的焦点是大学是培养“通才”还是培养“专才”问题“本科教育阶段是实施普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的矛盾13益突出。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避免精神世界的空虚,需要继续实施普通教育;而缴纳学费与就业压力,再加上高校中本科普通课程处于从属地位,专业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减弱了学生对普通课程的兴趣。人们希望高校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携手并进,一次次兴起“通识教育”,一次又一次失败。威廉·贝内特认为:“当人文教育置身于专业化原则之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使自己的权威性、独特性、目的性荡然失尽。”本科专业教育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除一些原始创新外,创新人才基本上具有专业特征,但专业人才并非都是创新人才。正如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热量、土壤、肥料一样,新思想的产生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往往是将一学科思想移植于另一领域产生。1828年耶鲁教授们认为,学生获得某一专业的知识,就像脑子里装进了一件物品,这种填充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学生需要的则是思考的框架 。他们发表着名的《耶鲁报告》,拒绝大学中开设实用的技艺科目,主张提供心能训练最好的科目是古典语文。本科教育阶段的学生20岁左右,进行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会抹杀他们头脑中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抹杀他们对其他事物的感知能力,限制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科专业教育不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变化需求。古老的职业世袭,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从事一种职业。传统的职业终身,学一阵子,用一辈子。现在依然有极少数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但大多数人的职业流动。现代大多数人是从一个职业流向另一个职业,经过多次变换才确定下来。

  2001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美国人现在平均每3.5年换一次工作”,“20多岁的工作者平均每1.1年换一次工作”。2010年北京市对96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3年内跳槽率高达70% ,平均每人换过近两次工作。

  上世纪30年代赫钦斯就已指出:“一位学生将他的整个大学时光花费在特定的职业准备上,但是又没有去从事这项职业,浪费了他的大学生涯。”_1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经常变换时代,本科教育仍然像精英教育时期那样培养掌握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市场已不需要,既浪费了学生美好的大学时光,又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

  本科专业教育对学生、高校、国家均不利。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确立了“国防贷款金”,1965年立法启动了联邦家庭教育贷款项目,最初是为增进社会平等,鼓励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但其弊端13渐暴露出来。近年四年制大学生中,有高达一成的人每月偿还贷款的额度超过其工资的25% ,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直到8年前才还清贷款。2010年美国助学贷款超过1000亿。2011年年底未清偿的助学贷款,联邦政府资助或担保的达8640亿美元,商业学生贷款1500亿美元,其中360亿美元属于60岁以上人群。

  “比次级贷款更甚,学生贷款问题可能引发的是人们对美国高等教育整体品牌投资回报的质疑,乃至对美国年轻一代生活模式的长期影响”。我国1999年实行学生贷款以来,“还款情况不容乐观,助学贷款的利息未还款率不断飙升,在个别高校甚至达到了70% ~80% ,有的高校面临被‘停贷’的风险。”¨ 这种依靠贷款维持的本科专业教育对学生、对学校、对国家均不利。

  二、学士教育目标定位于通才教育“通识教育”是个舶来品。19世纪2O年代,美国所说的“通识教育”,即我们所说的普通教育,在现代演变为“自由教育”,“公众和学术界都不清楚liberal education(自由教育)究竟是什么”。“通识教育”虽然在我国流行,但其内涵存在歧义。有的认为是一种人文学科知识方面的教育,有的认为是大学科知识方面的教育,有的把开设大学生文化素质课当成通识教育,“没有真像美国一样把通识教育课程提升到大学本科阶段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的高度”。

  通才教育术语1950年代就已采用。1956年7月,东海大学曾函报要求试行“宏通教育”,台湾地区“教育部”核备,同时建议称“通才教育”。1982年,台湾大学开始推行通才教育,1983学年完成开设13门选修科目计划,同时开设4门通才教育科目¨ 。台湾大学的通才教育,指的是开设一些通识课程扩充学生的视野。

  本文的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普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学习一切知识和从事一切职业的能力。与“通识教育”相比,通才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普通能力,根据培养学生的普通能力的要求,对教育制度与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而不是简单地增删一些课程,将专业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的组合。通才教育是中小学普通教育的延伸,也可称之为普通教育。在普通教育阶段,学会了语言,可以随时进入知识殿堂;学会了基本运算,可以进行贸易以及为自己生活工作做出计划安排;学会了表达,可以通过口语或书面语清晰展现自己的思想;学会了交流,可以与他人相互传递信息、相互沟通了解。普通教育阶段,学会运用人类积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受益一辈子。



本文编号:4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872_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