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视阈下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思考

发布时间:2014-07-24 11:29

  本文是节选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视阈下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思考,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现状意识形态是一套完整的思想理念,是在一定基础上对于世界或社会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是党的思想基础和党组织凝聚人心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_1]。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有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的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阵地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教育模式,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如文化、政治、经济等l2]。因此,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置于核心位置,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

  高校作为引领和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肩负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使命。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高校在意识形态教育上面的影响力越发彰显出其重要性,这个象牙塔既是是各种新理论、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萌发的前沿阵地,又是各种经典文化、先进技术、思想的传承阵地,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流阵地。总体看来,人才质量的提高和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高校在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方面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作为一个特殊的部门,因其工作、学习环境的特殊性,为各种新奇思想观念的碰撞和磨合提供了舞台,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敏感中枢系统。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苏东剧变以后,西方敌对势力分子试图把“分化”的重心偏移到中国,利用各种宗教、网络、迷信、电影、书籍等可能的途径来干涉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认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开始出现了各种意识形态“淡化”的迹象。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注重实惠、淡化理想;重视才能、轻视道德;关注个人、忽视集体;索取意识增强、奉献精神减弱;竞争意识较强、协作能力较差等现象,甚至在一些学校中出现了轻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情状,表现在政治观念冷漠、生活上贪图享乐、作风上爱好攀比等不良倾向,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在一些高校中开始萌芽。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着“弱化”的危机。

  二、影响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因素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正处于意识形态的科学认识和正确理念逐渐确立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在和内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陷入错误思想泥潭,因此,要做好大学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必须对影响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因素进行剖析。

  (一)社会思潮的冲击社会思潮是指在一段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或要求,这种利益或要求一定时间内可以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多样性等特征。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内的各种社会思潮,大体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些淡化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相继出现,如远离政治、告别革命等弱化意识形态的错误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渗透,随之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主要表现为,泛滥成灾的伪科学思潮;以政治自由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盲目崇洋媚外的殖民文化思潮;惟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潮、损人利己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等。诸如此类的社会思想潮流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新兴媒体的传播新兴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指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等传播到电脑、手机等终端,以供信息交流的一个平台。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进步,在此平台上发展起来的网络等新兴媒体形式迅速崛起。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和鱼龙混杂的网络社会搭建一座通往真知的桥梁,就必须迫切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媒体这把“双刃剑”。新兴媒体给大学生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对当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也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历史性的挑战。当前,部分新兴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一些落后的、腐朽的的思想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以及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色情暴力等传播内容借助新兴媒体平台大肆传播,这些不良信息,使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价值观念不断受到侵蚀,对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构建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实效性薄弱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实效性薄弱,严重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与发展。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欠佳,思政课老师理论水平较低,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面对各种时事热点话题,无法给学生一个合理信服的解读;此外,部分高校政治辅导员和思政理论课师资配置不足,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滞后,导致师生交往少、教育教学效果差,分散了学生们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关注和热情。此外,部分师生缺乏对科学真理的独立思考能力,缺少最基本的政治敏锐性和真知鉴别力,无法理性、深刻、稳定地认识事物本质,因此,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薄弱也给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压力。

  (四)大学生自身意识形态的弱化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的学生,他们面对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等压力源时,往往把意识形态这个严肃的话题置之九霄云外,去追求物质领域的东西,以解决他们的更多的实际问题,因此,这群学生平时生活中表现出政治参与热情不高,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缺乏积极向上的激情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回避各种政治问题的倾向,从而造成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屏障甚多。

  三、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法重构“在西方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进攻的过程中,有一个趋势,即由‘军事进攻’为主逐渐转为‘和平演变’为主,而‘和平演变’的核心又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因此,意识形态因素被提到了最核心最关键的地位。”因此,西方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要想颠覆一个国家,首先就会从意识形态领域打个一个突破口,对处于多元文化交织中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只有做到总体方向上的把握,发挥高校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才能积极应对当前多元文化思想对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本文编号:4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890_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