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群体:文献综述及自我调节视角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群体:文献综述及自我调节视角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毕业生 无工作无学业不求学不求职群体 自我调节
【摘要】:近年高校毕业生中出现的不就业群体亟待学术界尤其是心理学的关注。国外有关青年群体就业意愿缺失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社会学的视角而展开,因而比较强调环境因素及教育状况的影响,但新近出现了社会学取向向心理学取向转化的趋势,开始关注心理学因素的预测作用。心理学角度的探讨对其成因的理解及干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局限于理论分析而缺乏实证研究。文章基于自我调节心理学的视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缺失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实证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研究应该关注求职意愿的心理预测模型、求职意愿缺失的心理预警体系以及求职意愿缺失的心理干预等问题。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无工作无学业不求学不求职群体 自我调节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青年专项“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群体的心理特征、预先筛查体系及对策研究”(CDA12071)的资助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近几年中国就业压力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亟待关注的一个现象是高校毕业生中“无工作无学业不求学不求职群体”[1]的出现,他们是毕业之后排除了继续求学及自主创业因素而处于无职但不求职状态的群体。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海琦;马翠霞;;我国社会的“啃老”现象研究——基于社会保障视角[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王晖;余宏涛;;“啃老族”的成因探究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王燕锋;;城郊农村NEET族形成的原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秦臻;;关于“啃老族”的若干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刘娟;;中国NEET族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6 裴森森;朱友岗;;对“NEET”族现象思考误区的反思——以社会化的视角[J];青年探索;2007年05期
7 沈之菲;;NEET族之家庭教育应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2期
8 王小珍;邓庆平;;从“啃老”现象反思青少年生活教育的缺失[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6期
9 汪玲;逄晓鸣;肖凤秋;;调节模式理论:自我调节领域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10 林晖芸;汪玲;;调节性匹配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详;曾晖;;从实物消费到概念消费——消费行为的新形态及研究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梁承磊;李秀荣;;信息框架和调节导向对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廖敏;;特质性、情境性调节匹配对说服教育效果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4 沙振权;周飞;叶展慧;;商业集聚印象与顾客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调节定向的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张剑;王浩成;刘佳;;时间压力与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性绩效影响的情景模拟实验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9期
6 刘玉新;张建卫;彭凯平;;工作家庭冲突视角下怠工行为的心理机制: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决定倾向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5期
7 杜勇敏;;论独生代因素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8 徐蓓;郭景娟;;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策略[J];福建电脑;2014年01期
9 温立强;;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杜成煜;乐上泓;;困境与出路: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A];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0[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勇;决策过程中的调节匹配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仲玲;知觉对股价的作用:映射认知有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建鸿;中学生责任心形成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史青;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态度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贾薇;顾客参与对顾客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魏莉莉;脆弱的国家未来竞争潜力及其原因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苏娜;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锦;大学生健康意识的研究和干预[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辜红;奢侈品产品属性对持续满意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伟;调节方式对作为与不作为后悔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崔星;元认知策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葛晓宇;控制点、家庭支持、学校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申贵;调节定向及信息建构对说服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邱永娟;消费者调节性匹配及卷入程度对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6 孙妍;自我效能感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培养与应用[D];宁波大学;2010年
7 李倩;股市背景下处置效应及决策幸福感的研究:调节焦点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贾秀芬;非计划购买过程中的调节匹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D];宁波大学;2011年
9 姚一婷;调节定向理论在企业人员配置和甄选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1年
10 田惠馨;中国80后“啃老族”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迎春;;日本的“NEET”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郭艳霞;失业人员在想什么——京城失业人员心态调查探视[J];北京统计;2004年09期
3 林民书,李文溥,林枫;郊区被动型城市化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厦门市禾山镇农民非农化问题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4 李虹;;当代中国“啃老族”现象审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约翰娜·温,彼得·德怀尔,陈思;青年与教育:过渡的新模式[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02期
6 张宏军;;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及其治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7 张科;;“啃老族”的形成原因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8 风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9 童星;张海波;;“十一五”期间江苏失业社会风险的发展趋势、结构特征与应对策略[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马杰;杨晶晶;;高校毕业生“NEET”族的透视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费微;我国“啃老族”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永东;;运用“时空定位系统指导法”指导困难就业群体就业的设想[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1期
2 曾燕红;;浅谈困难就业群体的职业指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0期
3 王珊珊;;弱势就业群体的凸现[J];四川劳动保障;2003年11期
4 周丽;李敏;;广州市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01期
5 肖云;高洁;;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07期
6 ;鼎力援助最困难的就业群体[J];中国就业;2007年07期
7 肖云;刘昕;张丽娟;;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异同分析与对策[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8 胡同泽;张丽娟;刘昕;;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肖云;徐向峰;;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政策需求调查[J];中国劳动;2007年08期
10 吕红玉;;“农村潜在就业群体”的社会伦理定位问题初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敦久;;浅议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2 刘云鹏;徐铁柱;;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矛盾[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昕宇;巴州实施就业群体网格化管理[N];新疆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董克伟;全国灵活就业群体正不断发展壮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成露;期待两大就业群体“华丽转身”[N];工人日报;2009年
4 记者 邱学忠;3606个用工岗位面向就业群体[N];驻马店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童芬芬;庞大的网络就业群体不该被遗忘[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6 记者 覃文宇;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出台措施保障弱势就业群体权益[N];广西政协报;2008年
7 记者 樊晋铁;教育与技能是影响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8 井水明;面对新就业群体企业需变革用工观念[N];中国审计报;2014年
9 通讯员 王新康;旬阳“四个到位”扎实推进充分就业[N];安康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艾蓓;汉滨积极搭建城乡就业群体用工平台[N];安康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向峰;城市弱势就业群体公共政策支持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郑玉玲;灵活就业群体之劳动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海涛;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庞霏;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5 裴越;中国城镇就业群体社会保险收益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秦磊;城市化进程中集市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生存与保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2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