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22:1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网络德育 存在问题 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剧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人类社会阔步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以其独有的开放性、虚拟性、无序性、共享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微时代”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已成为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文章的主体内容主要有五方面: 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创新点。本文主要立足于“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问题,着眼于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以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为起点,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的重要意义。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的重要举措,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现状。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网络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既包括积极的方面,也包含消极方面。在此基础上,阐述网络道德、网络道德失范等相关概念,厘清概念内涵。并进一步从各个方面阐述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的内容,为下文论述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存在的问题做铺垫。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文章从政府职能、高校德育、家庭教育及个人素质四个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背后的原因。政府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是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高校网络德育与传统高校德育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加强高校网络道德规范建设,防范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必须准确把握高校网络德育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建设的同时,,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健全、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建设两个层面阐述目前高校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存在的问题,追寻原因,探讨对策。家庭教育难以深入,力所不及,及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也是其产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原因。 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的原则及途径。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使网络道德规范建设保持正确的方向。根据前文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文章从政府、高校、家庭及提高个人素质四个层面来谈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政府需建立健全网络立法工作,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法可依,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清除不良网络信息,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失职责任,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黑网吧”。加强高校德育需从高校德育队伍建设、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教育、高校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内容及高校网络德育环境四个角度来将如何全面的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以期完善高校网络道德规范建设,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问题,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也是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必须十分关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及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这是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的重要方面。 结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对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解决大学生网络失范问题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从多种角度,全面把握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失范问题带来的众多不良影响,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的确立,不仅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现实支撑,而且为大学生网络行为起到引导作用,能更好的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减少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网络德育 存在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选题背景13
- 1.2 选题目的13-14
- 1.3 选题意义14-17
- 1.3.1 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4-15
- 1.3.2 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15-16
- 1.3.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6-17
- 1.4 相关研究综述17-21
- 1.4.1 国内研究17-20
- 1.4.2 国外研究20-21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21-22
- 1.6 研究创新22-23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现状23-32
- 2.1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23-26
- 2.1.1 积极影响23-24
- 2.1.2 消极影响24-26
- 2.2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26-28
- 2.2.1 网络道德的内涵26-27
- 2.2.2 网络失范的内涵27
- 2.2.3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27-28
- 2.3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积极表现28-30
- 2.3.1 网络公益28-29
- 2.3.2 知识拓展29
- 2.3.3 精神需要29-30
- 2.4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表现30-32
- 2.4.1 思想认知层面30
- 2.4.2 网络行为层面30-32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原因32-37
- 3.1 网络自身的原因32
- 3.2 政府对网络的监察力度不够32-34
- 3.3 高校德育建设存在的问题34-35
- 3.3.1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教育的力度不够34
- 3.3.2 高校网络道德规范体系不够健全34-35
- 3.3.3 教师队伍信息综合能力欠缺35
- 3.4 家庭教育的力所不及35-36
- 3.5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36-37
-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的原则及途径37-48
- 4.1 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的基本原则37-39
- 4.1.1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37
- 4.1.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37-38
- 4.1.3 贯彻以疏导为主的教育方针38
- 4.1.4 重视高校德育队伍建设38-39
- 4.2 政府职能角度39-41
- 4.2.1 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保障网络行为有法可依39-40
- 4.2.2 加强网络信息监管,营造健康和谐网络环境40
- 4.2.3 加强网吧管理,净化上网环境40-41
- 4.3 高校德育角度41-45
- 4.3.1 高校网络德育的特殊性41-42
- 4.3.2 加强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42-45
- 4.4 家庭教育角度45-46
- 4.5 个人素质角度46-48
- 第五章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双燕;;浅谈高校网络德育资源建设[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张红霞;刘元珍;;论网络文化背景下提高未成年人德育实效的基本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3 许尔忠;;论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和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张锋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5 骆郁廷;;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德育的基本经验[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11期
6 张艺兵;;“接受理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郑培钢;李晓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2期
8 蔡丽华;;“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1期
9 吴秀珍;;对倡导网络道德、构建和谐网络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10 冯建军;;“德育与生活”关系之再思考——兼论“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647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4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