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7:00

  本文关键词: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的案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理工类院校 校园文化(艺术类) 峰岚杯


【摘要】: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理工科院校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难以一一叙述,故本文以国内具鲜明理工类院校特色的大连理工大学及其代表性校园文化活动“峰岚杯”为例进行研究,以小见大。理工院校的艺术教育普遍开展较晚,但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大理工院校已经纷纷意识到艺术教育是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正在各大理工类院校如火如茶的进行中,大连理工大学正是其中之一在对于校园文化的探索道路上,大连理工大学广泛研究,深刻探讨,形成了以“峰岚杯”等大型艺术展演为主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形式。峰岚杯是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文化中的精品,始于1998年,最初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文艺表演,后来逐渐演变成全校型文艺活动,参与部门包括了大连理工大学校本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及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是一年一次的校级文艺比赛。 大连理工大学峰岚杯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更体现了大连市各大高校的学生对艺术展演类活动的极高热情,展示了大连市高校校园文化令人欣慰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将针对国内外校园文化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峰岚杯”这一特色校园文化成果进行比较,对于大连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提出相关建议,以求能够在理工类院校校园文化的前进道路上进行些许开拓,为未来理工类高校校园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峰岚杯为例,分析理工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第四章分析出理工院校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所在;第五章论述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 校园文化(艺术类) 峰岚杯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1.1 问题的提出8
  • 1.1.2 研究的意义8-9
  • 1.2 关键词解释9-10
  • 1.2.1 理工类院校9
  • 1.2.2 校园文化(艺术类)9
  • 1.2.3 峰岚杯9-10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0-12
  • 1.3.1 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10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4
  • 1.4.1 研究内容12
  • 1.4.2 研究方法12-13
  • 1.4.3 技术路线13-14
  • 2 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概况14-19
  • 2.1 国外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概况14-16
  • 2.1.1 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核心14-15
  • 2.1.2 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目标15
  • 2.1.3 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多元化15-16
  • 2.2 国内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概况16-18
  • 2.2.1 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概念16-17
  • 2.2.2 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意义17
  • 2.2.3 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现状17-18
  • 2.3 国内外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差异成因分析18-19
  • 3 “峰岚杯”建设案例分析19-34
  • 3.1 “峰岚杯”建设概况分析19-32
  • 3.1.1 “峰岚杯”建设发展历史19-27
  • 3.1.2 “峰岚杯”建设发展现状27-30
  • 3.1.3 “峰岚杯”建设发展特点30-31
  • 3.1.4 “峰岚杯”建设发展趋势31-32
  • 3.2 “峰岚杯”建设现存问题原因分析32-34
  • 3.2.1 主观原因32-33
  • 3.2.2 实践局限33-34
  • 4 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34-38
  • 4.1 着力提升学校人文底蕴34-35
  • 4.1.1 强化特色办学理念34
  • 4.1.2 打造特色大学精神34
  • 4.1.3 提升师生人文素养34-35
  • 4.2 重视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35-36
  • 4.2.1 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35
  • 4.2.2 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层次水平35-36
  • 4.2.3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36
  • 4.3 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的制度保障36-38
  • 4.3.1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36
  • 4.3.2 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36-37
  • 4.3.3 优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路;;理工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应做到“五个坚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9期

2 孙建华;;理工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教育探索;2009年08期

3 赵金华;;以“促进创业”为特征的理工院校范式简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杨桂荣;;理工院校情报教育改革再议[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89年02期

5 乔闻钟;谈谈理工院校校报的育人功能[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6 杨凌;理工院校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教学特色[J];艺术教育;2005年04期

7 丁晓娟;李增秀;雷崇华;;理工院校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06期

8 吴昊;;走近IC[J];成才与就业;2003年06期

9 曲雅静;;试论新世纪理工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10 周江林;;我国理工院校学科建设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淑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探析[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2 祝一锋;;创建和谐社会理工院校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崔晗;;普通理工院校ESP需求调查分析与课程设置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4 杨志云;;理工院校社科资料室的开发利用[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徐瑞哲;理工院校要补人文课[N];解放日报;2013年

2 ;巴黎的品牌效应[N];国际商报;2006年

3 周仕华;理工院校语文岂能成为“选修”[N];科技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樊卿;文言文撑起半边天[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见习记者 刘晓杰 实习记者 肖青;“三本”不如复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金华;基于科技创新的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佟研;我国理工院校发展的科学定位与策略选择[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孔洁;大众传媒对理工院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孙艳秋;理工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丹;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类)建设的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4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84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b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