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校协同创新的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7:13
本文关键词:面向高校协同创新的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协同创新 学科产业 关联分析 信息咨询服务 系统设计 实现策略
【摘要】: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推进,形成了结构完整、布局合理、规模庞大的生产体系和科研教育体系,有力推动技术实力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扩大了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然而,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与国外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以高校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发展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彰显出来。通过研究发现,基于高校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方法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是增强对高校协同创新及科技重大项目攻关的连续推进引导力度,强化激励高校协同创新的持续性和科学路径选择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性文件,对以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采用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对协同、协同创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指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关联中介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关联分析方法。在此研究基础上,文章以高校协同创新相关社会经济重大发展领域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学科产业聚类方法分析,提出基于学科产业关联分析的高校协同创新信息咨询服务,同时针对高校协同创新需要进行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服务系统设计,为各协同创新主体提供实时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服务平台。文章最后部分以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为例,对高校协同创新学科产业关联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高校协同创新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面向高校协同创新的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方法可找出各创新主体的契合点,通过制度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应用,明确高校协同创新路径,以此加快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进程,实现技术价值增值,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 学科产业 关联分析 信息咨询服务 系统设计 实现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1
- 图和附表清单11-13
- 1 绪论13-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6
- 1.1.1 选题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0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8-20
- 1.3 主要研究内容20-23
- 1.3.1 基本思路20-21
- 1.3.2 研究方法21-22
- 1.3.3 创新之处22-23
- 2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概述23-28
- 2.1 协同创新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23-24
- 2.2 高校学科专业分类体系的引入24-25
- 2.2.1 高校学科与专业设置的演变24
- 2.2.2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平台的构成24-25
- 2.2.3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平台的关联中介作用25
- 2.3 高校协同创新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方法25-28
- 2.3.1 对比分析法26
- 2.3.2 数据包络分析法26
- 2.3.3 聚类分析法26-28
- 3 高校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学科产业关联聚类分析28-41
- 3.1 社会经济重大发展领域的调查范围28
- 3.2 重点领域学科产业创新需求和能力指标的确定28-29
- 3.3 重点领域学科聚类和需求能力象限的划分29-32
- 3.3.1 聚类分析方法的选择29-30
- 3.3.2 重点领域学科专业象限划分30
- 3.3.3 学科专业创新能力调查与关联分析30-32
- 3.4 河南省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学科产业关联分析32-41
- 3.4.1 河南省政策性支持现状分析32-33
- 3.4.2 工学学科需求能力象限分析33-36
- 3.4.3 工学学科协同创新关联分析36-41
- 4 基于学科产业关联分析的高校协同创新信息咨询服务41-46
- 4.1 政府信息咨询服务41-42
- 4.1.1 政策信息咨询服务41-42
- 4.1.2 管理信息咨询服务42
- 4.2 高校信息咨询服务42-44
- 4.2.1 人才培养信息咨询服务43
- 4.2.2 文化教育咨询服务43
- 4.2.3 信息资源咨询服务43-44
- 4.3 企业院所信息咨询服务44-46
- 4.3.1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44
- 4.3.2 专业技术咨询服务44-45
- 4.3.3 发展战略咨询服务45-46
- 5 面向高校协同创新的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服务系统设计46-60
- 5.1 高校协同创新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服务系统设计目标与特点46-47
- 5.1.1 系统目标46
- 5.1.2 系统特点46-47
- 5.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47-48
- 5.2.1 浏览器47-48
- 5.2.2 Web服务器48
- 5.2.3 数据库或其它服务器48
-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48-51
- 5.3.1 系统数据库48-49
- 5.3.2 数据分析与设计49-51
- 5.4 系统可视化设计51-57
- 5.4.1 图表和气泡图的构建51-56
- 5.4.2 柱状图信息可视化分析与设计56-57
- 5.5 网络系统设计57-60
- 5.5.1 系统基本任务57
- 5.5.2 用户访问管理与信息服务流程57-58
- 5.5.3 主要功能模块58-60
- 6 面向高校协同创新的学科产业关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60-70
- 6.1 数据来源与说明60-61
- 6.2 评价分析61-67
- 6.2.1 工学学科需求能力象限分析61-64
- 6.2.2 工学学科协同创新关联分析64-67
- 6.3 发展策略分析67-70
- 7 总结与展望70-72
- 7.1 总结70
- 7.2 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5
- 致谢75-7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辉;丁斐;王兆慧;;特色专业与重点学科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南通大学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与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3期
2 邵云飞;杨晓波;邓龙江;杜欣;;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4期
3 张金福;方晔;;培育创新人才:高校协同创新的本质[J];大学(学术版);2013年06期
4 吴恺;;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改进与完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吴恺;;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新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赵哲;董新伟;;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问题分析与路径选择——以辽宁地方高校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8期
7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8 许敏;谢玲玲;;基于DEA的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9 陈中祥;曾国屏;;对技术预见与产业发展理论关系的一个讨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8期
10 杨睿;;我国协同创新研究热点探索[J];科技视界;2012年23期
,本文编号:695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9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