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
本文关键词:高校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扩招 大学毕业生 干预效应 三重差分模型
【摘要】:基于"控制-干预"的思想,文章使用199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通过双差分模型和三次差分模型,分析了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受到扩招影响的新毕业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工资损失;考虑高中毕业生的相对变化后,高校扩招对大学新毕业生年工资的负效应显著减弱。在扩招干预效应的变化上,本文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招对新毕业生工资的负效应逐渐减弱,受扩招影响的较年长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损失降低。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毕业生 干预效应 三重差分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乡劳动力市场整合机理与实现机制研究”(70933001)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2010年将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的目标,开启了高校扩招的政策大门[1]。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上述目标在2002年便得以实现,标志着中国提早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邢春冰;李实;;扩招“大跃进”、教育机会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2 罗楚亮;;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分布特征[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3 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4 吴要武;赵泉;;高校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5 何亦名;;教育扩张下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2 廖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教育选择——基于个体风险态度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3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陈永华;;对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成因与对策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宁光杰;;教育扩张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吗?——来自CHNS2006年数据的证据[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6 魏下海;余玲铮;;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只是线性关系吗[J];财经科学;2009年10期
7 肖志勇;;人力资本、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8 张瑜;李书华;;金融开放度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1年05期
9 杨新铭;王博;;个体、部门与家庭特征对城镇人力资本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9年10期
10 丁重;邓可斌;;政治关系与创新效率: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杨娟;孟大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吴春芳;;北京市城镇职工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算——基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就业状况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廖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教育选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唐文倩;李志岭;;教育获得方差的经济增长效应——来自中国大陆的经验证据[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纪国涛;;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沈阳经济区产业联动发展建议[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纪国涛;;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沈阳经济区产业联动发展建议[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9 丁重;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海姣;辽宁省宏观经济投资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叶环宝;职业分割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张玉玺;高校助学贷款成本收益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张育浩;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9 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与时空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桑操;我国教育回报水平的估算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要武;;寻找阿基米德的“杠杆”——“出生季度”是个弱工具变量吗?[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2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3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5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董先安;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9 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10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雅琳;刘徽;;关于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许紫岳;胡淑静;黄一岚;;高校扩招下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金真;滕达;;对中国社会“蚁族”现象的探究[J];学理论;2011年04期
4 林健;高校扩招后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Z1期
5 孔庆如;;高校扩招的合理性辨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夏俐;;关于我国“教育性失业”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殷成阳;;调整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应对扩招与就业压力[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陈彬;;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理论界;2008年09期
9 么晓敏;宋佳妮;;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08年12期
10 高生军;;大四“空巢”现象分析及解决思路[J];教书育人;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桂平;张利锦;;西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常雪亮;侯志瑾;;大学毕业生学校到工作转换过程中的心理资源与行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沈杰;;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4 李露;赵发旗;;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赖德胜;吉利;;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左鹏;;漂在北京:隐性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调查[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孟蕾;;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解困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钟云华;应若平;余素梅;;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周明宝;;从“精英毛坯”到“人才成品”:大学毕业生的初始社会适应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秦健;市内高校扩招 高考内容减少[N];重庆商报;2009年
2 张乐 傅丕毅;高校扩招要“质”“量”并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本报记者 陈韶旭;高校扩招质量须保证[N];文汇报;2002年
4 徐勇;高校扩招不能牺牲质量[N];新华日报;2000年
5 潘晟;高校不是镀金场,质量才是生命线[N];上海金融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顾巍钟;关注高校扩招规模调整[N];新华日报;2002年
7 鲁宁;高校扩招没有错[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肖祯;理性看待高校创收[N];中国会计报;2011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周燕;南非高校扩招的问题及其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春;高校扩招 别“发烧”[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雅婕;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整合测验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戴凤燕;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董磷茜;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机理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彭清华;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王燕玲;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区域主动吸纳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玲珍;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期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建锋;基于AHP法的土建类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寇军;大学生灵活就业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李佳;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莫小佳;当代大学毕业生“啃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7 纪春梅;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小琼;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9 王悦;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葛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1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