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5:10

  本文关键词: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谢绍曾 声乐理论 声乐教学


【摘要】:谢绍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在其65年的声乐教育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总结和研究了系统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他提出的声乐理论思想及教学实践在我国声乐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声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重要贡献。然而,这位具有卓越成就的声乐教授在我国声乐艺术研究领域至今无人关注和研究。本文将通过对搜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总结,探索和研究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和阐释其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影响。全文将从五个部分进行分析: 绪论部分,主要针对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现状与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作简要地阐述。 第一部分,首先从三个时期对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再对谢绍曾先生的生平简介进行概述,并分析与总结谢绍曾先生的艺术成就,对中国近现代声乐历程中的谢绍曾作详细阐述。 第二部分,将分别从对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理论的继承、对外国声乐艺术理论的借鉴、对发声训练理论的提出、对声乐审美理论的提出和对嗓音治疗方面理论的提出,五个方面对谢绍曾的声乐理论体系进行梳理与阐释。 第三部分,将分别从培养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改革、教材选择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谢绍曾的声乐教学实践进行梳理与阐释。 第四部分,阐释了谢绍曾的声乐理论及教学实践对中国声乐发展的影响。 在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对谢绍曾的声乐理论、教学实践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梳理、挖掘和总结,并探讨其产生的影响。由于本文研究对象至今仍未有人给予重视和研究,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希望本人的研究不仅能对自己将来的声乐学习与教学有所帮助,而且能对当下声乐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照与借鉴,丰富我国声乐教育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谢绍曾 声乐理论 声乐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6-4;G6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绪论9-12
  • (一) 问题缘起9-10
  • (二) 研究现状与综述10
  • (三) 研究方法10-11
  • (四) 研究创新11-12
  • 1、选题创新11
  • 2、立意创新11
  • 3、成果创新11-12
  • 一、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发展历程中的谢绍曾12-20
  • (一) 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发展历程12-15
  • 1. 初创期(20世纪初——1949)12-13
  • 2. 探索期(1949——1978)13-14
  • 3. 发展期(1978至今)14-15
  • (二) 谢绍曾生平简介及艺术成就15-20
  • 1. 生平简介15-16
  • 2. 艺术成就16-20
  • 二、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体系20-47
  • (一) 对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继承20-26
  • 1. 歌唱的吐字艺术20-24
  • 2. 歌唱的呼吸技巧24-26
  • (二) 对外国声乐艺术理论的借鉴26-30
  • 1. 对苏石林声乐教学理论的借鉴27
  • 2. 对外国论著中声乐理论研究的借鉴27-30
  • (三) 对发声训练理论的提出30-36
  • 1. 错误的发声习惯及解决方法30-32
  • 2. 正确的练声观念和发声方法32-34
  • 3. 关闭唱法的理论研究34-36
  • (四) 对声乐审美理论的提出36-43
  • 1. 鼻音和喉音问题36
  • 2. Vibrato36-37
  • 3. 各声部的特点37-43
  • (五) 对嗓音治疗方面的研究43-47
  • 1. 练习轻松的Staccato45
  • 2. 坚持练习Mezzo voc45-46
  • 3. 练习声音的弹性46-47
  • 三、谢绍曾的声乐教学实践47-53
  • (一) 培养目标47
  • (二) 教学原则47-48
  • 1. 严谨治学47
  • 2. 因材施教47-48
  • 3. 重视基本功练习48
  • 4. 全面发展48
  • (三) 教学改革48-50
  • 1. 加强学术交流49
  • 2. 丰富教研活动49
  • 3. 声乐教学现代化49
  • 4. 声乐教学民族化49-50
  • (四) 教材选择50
  • (五) 教学反思50-53
  • 1. 放松的意义50-51
  • 2. 感觉的作用51-52
  • 3. 表现力的培养52-53
  • 四、谢绍曾声乐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影响53-62
  • (一) 理论研究的影响53-57
  • 1. 继承、借鉴、发展、创新53-55
  • 2. 发声训练理论55-56
  • 3. 声乐审美理论56
  • 4 嗓音治疗方面56-57
  • (二) 教学实践的影响57-62
  • 1. 留学归国的学生57-59
  • 2. 从事教学管理的学生59-60
  • 3. 从事表演及教学的学生60-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世兰;杨林;;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中国声乐艺术[J];黄河之声;2009年03期

2 冯长春;;“土嗓子”与“洋嗓子”的对唱——20世纪中叶的中西唱法论争[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曹彦莉;;中国现代声乐教育历史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3期

4 郭克俭;传统声乐文化特质及其当下意义——兼及近年来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问题检讨[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5 郭克俭;;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J];音乐研究;2010年03期

6 郁庆五;追念苏石林先生[J];人民音乐;1996年06期

7 丁汝燕;;苏石林与中国声乐教育[J];人民音乐;2006年08期

8 和碧君;;回到松林岗[J];音乐艺术;1987年04期



本文编号:960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60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