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异研究
【摘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能力调研,确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其与社会需求间的差异,并提出改进建议,对高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加强自身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社会需求
【基金】: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L2013A008)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然而,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度逐步加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大学生,专业技术岗位甚至出现“无人应聘”的尴尬境况。出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张云仙;;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炯;;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金自如;;唤醒大学生生涯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3 马丙云;周海明;;基于核检表的大学生求职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4 张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5 郑孝庭;范焕珍;;就业能力及素质需求结构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06期
6 王自强;;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伟;;大学生就业能力特点及提高策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刘唐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原因与对策——基于福州市部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郭爱涛;;民族区域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适应性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年11期
10 郭爱涛;;民族区域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适应性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培明;胡芳;;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对订单培养模式的调查[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璇;张智敏;;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结构初探及现状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史保金;张永生;彭志华;;大学生初次求职的二元性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邹小玲;雇员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及其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国辉;中小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晓南;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郑天驰;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洪余;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丽娜;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涛;高校毕业生主动性人格、可雇佣能力与就业结果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潘斌;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赵瑞芳;李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6期
4 孙荣国;郭传信;;决策性思维的性别差异[J];青海师专学报;1990年03期
5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0期
2 李国梁;王婷;相洪峰;;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3 陈晓美;朱小茼;李丽娜;;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3期
4 尹华;;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管理转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5 杨光;王宏伟;孙晓明;;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及就业机制的构建[J];今日科苑;2007年24期
6 许静;;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7 李恩平;牛冲槐;郭伟军;;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产生背景及对策建议[J];前进;2009年11期
8 周娜;;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6期
9 曾湘泉;牛玲;;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战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年04期
10 马娟;;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志;;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比较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罗峥;付俊杰;张腾月;张寓杰;赵晶;;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测量[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何静;武威;;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宏志;;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9 郭宇刚;;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其就业的可行性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啸;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几点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姜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重在提高就业能力[N];文汇报;2007年
3 张晓晶;打破大学生就业的“经验”瓶颈[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记者 韩婧;华硕校园行助力大学生就业[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5 张学军;“压力预案”帮大学生“脱困”[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6 张莉莉;社会应为大学生就业减压[N];辽宁日报;2003年
7 实习生 裴丽娟 记者 王志恒;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N];喀什日报(汉);2009年
8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张国卿;多方联动力助大学生就业[N];益阳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玉兰;应重视通过见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侯力明;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初现缓解[N];江苏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杨凡;员工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田圣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闫宏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余;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天驰;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田婧;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新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常态性与就业观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徐峰;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晓艳;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卢丽丽;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及社会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0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9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