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8 18:28

  本文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探索性因子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其中,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研发主体——高校,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我国高校每年成功实现科技转化的成果比例只有15%-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的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探求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本文在分析既有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影响因素量表,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设计的指标进行甄别和归类,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归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影响因素归为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技术市场环境以及政策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理论,运用搜集的样本数据,对提出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概念模型和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211高校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过程中,科研人员、科研经费和技术市场环境对其影响较为显著,在实现社会效益过程中,主要受到科研经费、技术市场环境和科研人员的影响;而非211高校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过程中,科研人员、技术市场环境以及政策和机制对其影响较为显著,在实现社会效益过程中,主要受到科研经费、科研人员以及政策和机制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分别对211高校和非211高校提出各自的建议措施。本文的创新点包括如下两点:1.本文运用以定量为主的研究方法探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在完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设计后,本文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分别对预试样本和正式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在正式样本通过了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路径。2.本文通过对高校进行分类,探索影响211高校和非21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路径差异,并根据两类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路径差异,分别为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探索性因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12
  •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2-14
  • 1.3.1 研究方法12-13
  •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4
  • 1.4 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15-23
  • 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理论15-18
  • 2.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15
  • 2.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构成要素15-16
  • 2.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和模式16-18
  • 2.1.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划分18
  • 2.2 技术创新理论18-20
  • 2.2.1 技术创新的概念18-19
  • 2.2.2 技术创新的过程19
  • 2.2.3 技术创新学派19-20
  • 2.3 社会系统理论20-23
  • 2.3.1 系统的定义20-21
  • 2.3.2 社会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21-22
  • 2.3.3 社会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22-23
  • 第三章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23-29
  • 3.1 高校科技成果及其转化情况23-24
  • 3.2 科研经费情况24-26
  • 3.3 科研人员情况26-27
  • 3.4 科技政策情况27-29
  • 第四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和方法29-44
  • 4.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量表设计29-30
  • 4.1.1 测量维度的文献检视29
  • 4.1.2 测量指标的选取29-30
  • 4.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量表设计30-35
  • 4.2.1 测量维度的文献检视30-32
  • 4.2.2 测量指标的选取32-35
  • 4.3 问卷的设计与回收35-36
  • 4.4 研究方法36-44
  • 4.4.1 因子分析法36-38
  • 4.4.2 信度和效度检验38-40
  • 4.4.3 结构方程模型40-44
  • 第五章 探索性因子分析44-65
  • 5.1 预试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44-51
  • 5.1.1 预试样本描述性统计44-45
  • 5.1.2 信度检验45-46
  • 5.1.3 效度检验46-51
  • 5.2 正式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51-65
  • 5.2.1 正式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51-54
  • 5.2.2 信度检验54-56
  • 5.2.3 效度检验56-65
  • 第六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65-82
  • 6.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65-67
  • 6.2 21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67-73
  • 6.2.1 模型的初始拟合和评价67
  • 6.2.2 模型的修正和确定67-70
  • 6.2.3 模型的结果分析70-73
  • 6.3 非21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73-79
  • 6.3.1 结模型的初始拟合和评价73-74
  • 6.3.2 模型的修正和确定74-76
  • 6.3.3 模型的结果分析76-79
  • 6.4 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性措施79-82
  • 6.4.1 提升21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性措施79-80
  • 6.4.2 提升非21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性措施80-82
  • 结论与展望82-84
  • 参考文献84-88
  • 致谢88-89
  • 附录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影响因素问卷89-91
  • 个人简历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院化工所科技成果获大奖[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徐无恙;团结协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J];中国机电工业;2000年10期

3 郑存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1期

4 庞青山;论大学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5 丁静;浅析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小寒;西北工业大学一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6期

7 张军,魏明,谭章军;试析投资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风险及对策[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本刊编辑部;;河海大学8项科技成果获江苏省政府表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3期

9 赵醒村;胡炜;李海燕;赵镇;;科技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的途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7期

10 查敏;钱旭潮;王龙;;基于转化主体与方式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估[J];企业经济;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面临的若干问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王嘉;曹代勇;;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估指标与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永兴;姜爱芹;;中国大陆茶业科技成果和专利计量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4 ;《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编委会[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5 黄梅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A];福建农垦实践与探索[C];1998年

6 乔文峰;宋莹莹;;让科技成果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7 党明德;;高校应积极争取风险投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徐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及误区[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王艾军;刘岩;;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思维[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10 韩孔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分析及选择[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黄涛;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长江日报;2007年

2 记者 马国栋 通讯员 赵学钢;济南局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N];人民铁道;2007年

3 贾磊;政府层级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不同职能[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4 京季;2007年我省科技成果显著增加[N];青海日报;2008年

5 实习生 周洁 记者 郭伟;我省科技成果较上年增一成[N];河北日报;2009年

6 李旭;为科技成果保个险[N];科技日报;2000年

7 大理州科技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 覃晓玲;加强科技成果登记 促进成果转化应用[N];大理日报(汉);2011年

8 记者 张璐;千项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N];天津日报;2011年

9 安可;安徽召开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张敏 记者 吴长锋;安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行动[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辉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嘉;科技成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韩俊德;天津市高校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黄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宏杰;云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涛;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康鹏;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王翔;小微企业吸纳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定价模型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娜;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多主体协同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养军;文物保护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7 甄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8 赵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现状与建议[D];南京大学;2015年

9 谭国勋;东莞市园艺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张雪薇;技术供需主体行为对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5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95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