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同伴辅导策略的理论解释及其在融合教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13 19:09

  本文关键词:同伴辅导策略的理论解释及其在融合教育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同伴辅导 融合教育 理论解释 应用策略


【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特殊教育资源不足的形式下,为了让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受教育,我国开始大力推进的随班就读模式。在“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下,我国随班就读和特殊学校体系同步发展,在普及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上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只是主要体现在规模上,从教育质量上来看,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这种状况下,目前我国随班就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之中,有关各种在我国随班就读条件下实用教学策略的探索和推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同伴辅导策略作为有大量实践基础,并且被证实可行有效的策略,在各类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作用机制的理论构建和总结一个可推广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共分为3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同伴辅导策略对于被辅导者的学业成绩的作用;对于辅导者学业成绩作用;对于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社会交流、情感、在学校的表现的作用;对于哪些学生和教学内容更加有效。最后专门综述了在融合教育环境下的同伴辅导教学,确认了其在融合教育中的有效性。第二部分通过对各个实证研究中所揭示的不同特征的同伴辅导策略的不同作用,从动机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上来讨论同伴辅导策略的作用,同时更加完善了已有角色理论对于同伴辅导的解释,并综合各种因素构建同伴辅导策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理论模型,尝试全面的解释同伴辅导策略。第三部分尝试阐释不同同伴辅导策略的实施模式,再结合前部分中所总结理论模型中的要素和具体的影响因素对各个模式进行筛选。并且从部分典型研究的项目设计中总结出完整实施同伴辅导策略各个环节要注意的内容,为同伴辅导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同伴辅导 融合教育 理论解释 应用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6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一、问题的提出8-10
  • (一) 西方融合教育运动中的教学策略8-9
  • (二) 我国提升"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需要9-10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一) 研究目的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11-12
  • (一) 研究方法11
  • (二) 研究过程11-12
  • 四、重要概念的界定12-14
  • 第二章 同伴辅导策略作用14-23
  • 一、历史上同伴辅导策略使用及影响14-15
  • 二、同伴辅导策略的效果15-19
  • (一) 被辅导者的学业成绩提高15
  • (二) 辅导者的学业成绩提高15-16
  • (三) 同伴辅导策略在学业成绩之外的作用16-18
  • (四) 同伴辅导的作用范围18-19
  • 三、同伴辅导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作用19-23
  • 第三章 同伴辅导理论模型的探究23-37
  • 一、影响同伴辅导策略有效性的因素23-28
  • (一) 同伴辅导项目持续时间和频率23-24
  • (二) 同伴辅导策略的培训24-25
  • (三) 双向同伴辅导还是单向的同伴辅导25-26
  • (四) 是否提供奖励26-27
  • (五) 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的配对方式27-28
  • (六) 是否结构化28
  • 二、学习动机理论28-30
  • 三、榜样理论30-31
  • 四、角色理论31-33
  • 五、其他理论解释33-35
  • (一) 霍桑效应33-34
  • (二) 额外的学习时间34
  • (三) 及时反馈34-35
  • 六、同伴辅导作用综合理论模型35-37
  • 第四章 同伴辅导策略的应用37-43
  • 一、有效同伴辅导所包含的要素37
  • 二、三种同伴辅导模式37-39
  • (一) 同伴支持干预和助学伙伴制度37-38
  • (二) 班级教学小组(CSTT)38
  • (三) 班级同伴辅导(CWPT)和同伴辅助学习(PALS)38
  • (四) 融合教育中同伴辅导应用模式的选择38-39
  • 三、全班性同伴辅导模式中的各项要素39-43
  • (一) 辅导前培训39-40
  • (二) 配对方式40
  • (三) 科目内容40-41
  • (四) 奖励和强化方式41
  • (五) 执行控制41-43
  • 第五章 研究的反思43-44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43
  • 二、研究的局限43-44
  • 参考文献44-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王春芳;邹健荣;王梅;;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伙伴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案例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8年01期

4 邓猛;;从隔离到全纳──对美国特殊教育发展模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4期

5 邓猛;肖非;;全纳教育的哲学基础:批判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5期

6 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7 王洙;杨希洁;张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026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026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f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