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岁汉族与哈尼族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及其与性格特质相互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4:39
本文关键词:11-17岁汉族与哈尼族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及其与性格特质相互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11-17岁 汉族 哈尼族 学生 认知 方式 发展 及其 性格 特质 相互 关系 文化研究
【摘要】: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威特金(H·A·Within)的认知方式分化理论为基点,在 回顾国内外有关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年龄发展趋势、文化差异以及 认知方式与其他心理特征的关系等五个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确定以下两个方面为本研究的目的。 1.1 探讨民族文化(汉族和哈尼族)、地域文化(昆明城市和红河农 村)、性别(男性与女性)、年龄(11岁、13岁、15岁和17岁,并分别 对应于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二年级)因素对中 小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模式。 1.2 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学生认知方式与性格特 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本研究的被试取自云南省昆明市武成小学五年级、五 华实验中学初一年级、第十二中学初三年级和高二年级在校的汉族学 生,,红河金平县第一小学、哈尼田小学和绿春县大兴小学的五年级以 及金平县第一中学、八一中学、绿春县第一中学的初一年级、初三年 级、高二年级在校的汉族和哈尼族学生。有效样本的被试总数为948 人,其中,昆明汉族被试331人,红河汉族被试313人,红河哈尼族 被试304人。 2.2 测量工具:本研究选择《镶嵌图形测验》作为认知方式测量 的工具,选择《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作为性格测量的工具。两 个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3 统计指标:(1)红河以民族、性别、年龄为自变量,以认知 方式测验原始分数为因变量,作2×2×4多元方差分析;昆明以性别、 年龄为自变量,以认知方式测验原始分数为因变量,作2×4多元方差 分析。同时对具有交互作用的因素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对年龄 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进行LSD检验;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差 异进行t检验; (二)以不同地域、_不同民族被试(昆明汉族、.红河汉族_。红河哈尼 -族)、不同年铃纽被试仅。互岁组。1*岁组、历岁组、-17岁组沁唾个性 一 格因素的测验分数o)与相应;的认知方式的成绩K)进行了积差相关分 析; (3)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被试(昆明汉族、红河汉族、红河哈尼 族)、不同年龄组被试(11岁组、13岁组、15岁组、17岁组)的性格因。 素o)与其相应的认知方式三个层次(场依存型、中间型、场独立型)甲 作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年龄、性别、民族、地域因素对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影响 *)年龄因素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不论 是生活在都市文化中的被试还是生活在乡村文化中的被试,也不论是 汉族被试还是哈尼族被试,从11岁至17岁,他们的认知方式的发展 -均腿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沤昆明汉族学生场独立性认知 方式的发展明显快于红河汉族学生,红河汉族学生场独立性认知方式 的发展又明显快于红河哈尼族学生,这说明认知方式的发展既与生理 成熟过程有关,也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既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又 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是个体生理成熟和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产物。 ③)性别因素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不 论昆明被试还是红河被试,也不论是汉族被试还是哈尼族被试,男女 -生的认知方式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这种结果的 主要原因可能是两个方面。一方面,《镶嵌图形测验》是根粥西方人的 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设计的,虽然经过中国心理学者的修订,但是并 没有改变图形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另一方面,在中国被试身上难以发 现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的事实.可能与中国社会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 实施所带来的性别观念的变化有关。 O)社会文化(民族、地域)因素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具有显著 的影响作用。作为都市文化代表的昆明被试和作为乡村文化代表的红 河被试在认知方式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昆明被试的场 独立性高于红河被试,反映出地域文化对个体认知方式发展的影响; 2 生活于同一自然背景的汉族与哈尼族被试认知方式的发展同样存在显 著差异,红河汉族被试的场独立性显著高于红河哈尼族学生,反映出 民族文化对个体认知方式发展的影响。 (4)年龄、性别、民族因素两两或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对学生认知 方式发展的交互影响不明显。从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检验结果中发现: 第一,年龄是影响被试认知方式发展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G75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1 导 论11-20
- 1.1 威特金的认知方式理论11-14
- 1.2 国内外有关认知方式的实证研究14-18
- 1.2.1 国内外对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的研究14-16
- 1.2.2. 国内外对认知方式的年龄发展趋势的研究16-17
- 1.2.3 国内外对认知方式文化差异的研究17
- 1.2.4 国内外对认知方式与其他性格特征的关系的研究17-18
- 1.3 本研究的目的18-20
- 2 研究方法20-22
- 2.1 被试的选择20
- 2.2 变量的选择与定义20-21
- 2.3 测量工具21
- 2.4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21-22
- 2.5 统计指标的确定22
- 3 结 果22-37
- 3.1 民族、性别、年龄因素对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影响22-28
- 3.1.1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22-24
- 3.1.2 对影响认知方式发展的各因素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检验24-26
- 3.1.3 对年龄因素的LSD检验及被试认知方式的年龄发展趋势26-28
- 3.2 性格因素与认知方式的相互关系28-37
- 3.2.1 对认知方式与性格特质测验分数的相关分析28-30
- 3.2.2 对认知方式与性格特质测验分数的方差分析30-37
- 4 讨 论37-46
- 4.1 关于中小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问题37-44
- 4.1.1 中小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年龄趋势38-39
- 4.1.2 中小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文化特征39-42
- 4.1.3 中小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性别特征42-43
- 4.1.4 中小学生认知方式发展中年龄、性别和民族文化的交互作用43-44
- 4.2 关于认知方式与性格特质的相互关系问题44-45
- 4.3 本研究的意义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5-46
- 5 结 论46-47
- 注 释47-51
- 参考文献51-52
- 致 谢5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思安;郑雪;;少数民族的认知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饶峗;基于傣族哈尼族聚居区初中生科学概念获得比较的因材施教建议[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5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03517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