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残疾儿童少年 教育安置形式 随班就读 特教学校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特殊教育政策与文献,考查了1986年至2011年间我国大陆地区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分析了安置形式的变化特点。同时指出: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是国情所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发展受国际回归主流及全纳教育思想影响,随班就读在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方面逐步起到了主体作用。从中国未来的发展来看,要进一步解决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两种安置形式虽然各有利弊,但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齐头并进。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
【关键词】: 残疾儿童少年 教育安置形式 随班就读 特教学校
【基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公益金课题“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2”(国情系列项目编号:GY201201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中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概况调研”(项目编号:GY20120110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中西部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布局与功能定位调查”(项目编号:GY201201101)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概念而言,特殊教育是对特殊儿童、青少年实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使用一般的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1]。一般来说,特殊教育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友谊;关于“聋人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3年03期
2 甘昭良;中国与英国一体化教育的比较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李尚生;听力障碍儿童素质教育初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邓岳敏;中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之比较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杨锦龙;福建省特殊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路荣喜;对残疾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和探讨[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Z1期
7 李荣;崔万秋;孙景余;;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甘昭良;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备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4年04期
9 韩梅;鹿彩玲;李子刚;;中国与日本聋人高等教育之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0年05期
10 戴丹;杨帆;;景德镇市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晓红;李刚;;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与对策解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兆兰;动态评估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7 连峗;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悦;上海部分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燕;特殊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琳;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正之;高一化学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帅;我国聋人高等工科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窦静;残疾青少年儿童教育、康复体系初探[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白仑;纪玉琴;;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J];中国残疾人;2010年04期
2 ;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1997年03期
3 ;动态[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4 杨宏伟;;他们是这样重视特教的[J];中国残疾人;1994年06期
5 刘利民;;高质量推进首都特殊教育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贡献[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5期
6 徐白仑;纪玉琴;;建立三项管理体系 确保随班就读质量[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03期
7 侯成钢;刘瑞芝;;把贯彻《纲要》和《条例》结合起来[J];现代特殊教育;1995年01期
8 曲荣芳;残疾儿随班就读的现状和对策[J];甘肃教育;2003年Z1期
9 ;我区百余残疾考生圆大学梦[J];广西教育;2001年17期
10 王洙;杨希洁;张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李红菊;梁海萍;;随班就读与特殊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比较[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盲校多重残疾视障学生的教育研究”课题组;韩萍;李庆忠;郭利英;高文军;谌静;;盲校多重残疾视障学生的教育研究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慧敏;;健听儿家长对聋健合一教育的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残疾儿童就学不再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荣肖磊 仝静海;特教学校期待更多支持[N];河北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笑梅;明年残疾孩子也有机会上普通学校[N];辽宁日报;2011年
4 记者卢文洁通讯员肖培坚;弱智儿随班就读是“混读”?[N];广州日报;2004年
5 记者 刘昊;各区县明年都将拥有特教学校[N];北京日报;2009年
6 记者 赵正元;北京明年所有区县都将开设特教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林泽全;为残疾少儿撑起一片蓝天[N];自贡日报;2005年
8 见习记者 刘佳;同在蓝天下 共享阳光暖[N];天津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李欣瑶;今年我省安排新建改建特教学校14所[N];甘肃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仝静海;今年底全省实现县县有特教学校[N];河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玲;湖南特殊教育发展史研究(1949-2008)[D];中南大学;2010年
2 赵翠芝;山东省智障教育发展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全桂红;学校、社区合作推进智障人士终身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昱;随班就读的现状及改革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志丽;随班就读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筱雅;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8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03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