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认同和民族认同对民族交往态度的影响——基于藏族、回族和东乡族大学生的数据分析
本文关键词:宗教认同和民族认同对民族交往态度的影响——基于藏族、回族和东乡族大学生的数据分析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524名藏族、回族和东乡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民族认同和与汉族大学生的交往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对交往态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宗教认同有显著的消极影响;2.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和交往态度具有社会情景性,随着民族间的接触,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有减弱趋势,但是交往态度呈现积极的上升趋势。3.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和交往态度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研究认为,创造各民族接触、交流的条件与机会,增进相互了解,降低宗教的敏感性,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宗教认同 民族认同 民族交往态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督教信仰在西北农村青少年中传播状况研究”(2009JJD880013)
【分类号】:G755.5;C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和交通技术不断便捷化,各民族因教育、就业、经济活动等社会需要,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由于各民族在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的明显差异,对民族交往或民族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2 张莹瑞;徐海波;阳毅;;民族认同在民族间态度中的积极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3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2 王国强;杨绍昌;;论边疆民族地区国防教育中的认同问题[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郑娇;叶兴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王付欣;易连云;;论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的契合[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罗自旺;孙凤珍;;潞西市少数民族学生初中段学习特点研究——以潞西市民族中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乔联蓉;张进伟;;关于民族地区旅游职业教育中实训课改革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2期
7 张伟玉;;政治身份认同与缅甸果敢同盟军的瓦解[J];当代亚太;2012年02期
8 王付欣;;论民族认同理论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孙孝文;格日勒图;赵虎;;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杜亮;马力克·阿不力孜;;中国(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基督教为个案[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3 丘文荣;;鸟瞰:族群研究在中国——评《族群与族群文化》[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李晓明;;文化认同与乡村制序——以南岭走廊瑶族乡村为中心的考察[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吕庆燕;藏族、汉族青少年族群态度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谭玉林;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艾清;牛录—新疆锡伯族族群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沈丽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刘浩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翟冬园;贵州瑶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继杰;社会结构性差异视阈下的新疆民族心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文多;回族聚居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开松;解志苹;;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族认同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立军;曲铁华;;社会和谐发展的民族认同及其教育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杨贞;叶兴艺;;双重认同理论的建构与典型实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4 王琼;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与民族认同的重构[J];世界民族;2005年01期
5 孙友晋;张磊;;后冷战时期波兰的民族认同与俄罗斯观[J];俄罗斯研究;2007年02期
6 霍志军;;伏羲文化与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刘翠玉;;现代性视野中的民族认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佟春霞;;从宗教意识的淡化管窥民族认同——以湖南桃源县回维村翦姓维吾尔族为例[J];西北民族论丛;2010年00期
9 徐黎丽;;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阿达莱提·塔伊尔;;中国柯尔克孜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调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2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庄孔韶;兰林友;;黄淑娉教授学术研究评述[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马川;李晓文;;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春;张文新;;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佐斌;秦向荣;;中国青少年儿童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余治平;;民族认同与核心价值的现代重构——新中国60年与中华未来新路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李向平;;属性与身份的整合——宗教与民族认同资源的社会化路径[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9 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龙藜;;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魏武 卫敏丽 傅双琪;中华民族已成中国各民族认同的统称和归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青海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都具有终极性[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特约评论员 党国英;从共同文化入手凝聚民族认同[N];南方周末;2009年
6 周谨平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集体认同的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陈引驰;民族认同的殊途同归[N];东方早报;2008年
8 樊红敏;民族认同感如何建构[N];郑州日报;2008年
9 牛锐;民族语文政策与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龚丹韵;公祭复苏,现代化征程中的价值寻根?[N];解放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佟春霞;文化殊异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樊义红;文学的民族认同特性及其文学性生成[D];南开大学;2012年
7 周文;佤族心理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梅;西安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赵北扬;民族学校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贾英仙;散杂居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教育人类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喇维新;西北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健康与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瑾;民族认同的语用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红梅;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姚静芬;内蒙古西部蒙古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测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黄晓坤;民族认同与民族精神的培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9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03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