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关系辨析
本文关键词:“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关系辨析
【摘要】: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混同使用,概念不清的现象。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二者之间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概念起源背景上的不同与研究领域、范围上的差异。在承认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存在显著差别,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教研究所;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全纳教育 融合教育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制度研究”(课题编号2010SJB880021)成果之一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等字眼频繁地出现于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并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对于全纳教育和融合教育概念本身的界定,特别是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却缺乏深刻探讨。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研究者以及教育实践者将这两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2 李军胜;;论全纳教育的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3 谭焕新;;转盘游戏:加拿大全纳教育的认同与全纳氛围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蓝建;;芬兰全纳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成功[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5 牟晓宇;昝飞;;美国特殊儿童学业困难反应模式——RTI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7 贾学娟;;论特殊教育中的个别教育计划[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8 李立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纳教育适应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肖琳;张微;;全纳教育视角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学校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3期
10 ;《中国特殊教育》征稿简则及作者须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4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6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7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8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9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晓红;李刚;;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与对策解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婀娜;关爱“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7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本报记者 赵显坤;特殊教育需要特别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楠;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艾丽;英国全纳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5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06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