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秦巴山区儿童家庭与社会文化环境评定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6:25

  本文关键词:秦巴山区儿童家庭与社会文化环境评定标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文化环境 家庭环境 社会文化型弱智 评定标准


【摘要】:目的建立评定秦巴山区儿童家庭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标准。方法依据对秦巴山区弱智儿童病史调查与社会文化环境调查结果,编制初始调查表。通过对轻度弱智儿童与对照组儿童调查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指标筛选。结果确定出了11个易导致秦巴山区儿童弱智的社会文化环境危险因素,以此作为评定儿童家庭及社会文化环境的评定指标。进而调查和评定了正常儿童团体和轻度弱智儿童团体,确定出了该地区儿童家庭、社会文化环境评定为不良的划界分标准为:评定总分≥4。结论在11个调查项目的儿童家庭及社会文化环境的评定指标基础上编制的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诊断秦巴山区社会文化型弱智儿童。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社会文化环境 家庭环境 社会文化型弱智 评定标准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I07A12)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09JK218)
【分类号】:G764
【正文快照】: 在我国广大的欠发达地区,因社会心理与文化教育等环境不良因素形成的为数较多的社会文化型弱智(Socio-cultural Mental Retardation)应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研究形成社会文化型弱智的高危环境因素,采用合适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实际诊断办法及早发现这类弱智儿童,从而及时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子健,曹蓉,张富昌;秦巴山区弱智儿童的社会文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志波,邵在勤;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2 朱国庆,施蕾,王敏,张慧秀,张景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定类药物依赖型失眠症28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郭宏慧,徐家丽,王淑德,梁玉华;智力低下儿童207例病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4 冉霓,付們,衣明纪;母亲妊娠年龄对婴幼儿智力发育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郭瑞林,赵宁侠,任秦有,周建歧,史恒军,侯颖;吸食阿片类毒品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中医肾虚相关关系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高连印;刘晓艳;;腹针调神理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抑郁症30例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年03期

7 伊茂森,李文红;博乐欣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对照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黄若华,乔长青,单绚兮,魏玉英,陈绍华,李中华;神经症抑郁症状群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水平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06期

9 张富昌,李瑞林,高晓彩,郑子健,黄绍平,宋合义,席恒,李芬;秦巴山区(宁强、柞水、安康试验区)0~14岁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状况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赵蓉香;50例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君石;赵显峰;张馨;荫士安;朴建华;霍军生;于波;曲宁;卢启良;汪思顺;;NaFe EDTA强化酱油对铁缺乏的防治效果——人群干预试验[A];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顾广善;陈冬;;男性易性癖一例报告[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3 张欣;季成叶;孙军玲;赵德才;李勇;;天津市区弱智学校学生智力低下病因调查[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范曰誉;脑络通冲剂治疗老年人血管性痴呆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郭廷巍;碘缺乏地区精神发育迟滞易感基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阎兆君;多发性抽动症志意辨证理论构设与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冯新玲;恐伤孕鼠对其仔鼠脑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5 李佳霓;靳三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孙芸;精神发育迟滞和脑卒中候选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张科进;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相关基因与秦巴山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谈慧;“靳三针”治疗不同年龄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巫静叶;针刺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2 毛富强;研究生神经症与个性特征、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3 南亚萍;秦巴山区人群智力低下病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洪晓虹;精神分裂症与KCNN3基因1137—1140缺失移码突变传递不平衡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5 任宇珂;频谱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海燕;中医科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现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黄秋玲;丹参干预发育期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NPY、BDNF表达的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董雄英;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石冶炼引发的重金属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王廷曦;PAK3、RAC1基因多态性与秦巴山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相关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骆彤;针刺、艾灸治疗中风后郁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香;;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育;2001年Z1期

2 贾真;;教师育儿的误区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年36期

3 王丹;;青少年暴力行为产生的家庭诱因及预防研究[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4 窦洪艳;;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J];吉林教育;2007年09期

5 郭进;;家庭教育中不应忽视性健康教育[J];河套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骆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之六 怎样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习惯[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996年04期

7 韦美日 ,周驯英 ,覃克服;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J];湖南教育;2002年24期

8 张学燕;; 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软环境[J];中华家教;2002年06期

9 晓敏;;美国人教子9法则[J];农家致富;2005年17期

10 侍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谷县第二幼儿园 魏文彩;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N];甘肃日报;2010年

2 黄冈市实验小学 黄元华;创和谐家庭环境 让孩子健康成长[N];黄冈日报;2011年

3 李军;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N];中国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鲁剑;该怎样教育孩子[N];临汾日报;2009年

5 从江县斗里乡根里小学 龚经国;浅析农村儿童教育[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杨利昆;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N];山东科技报;2000年

7 蔡少辉;让隔代教育成为“多赢教育”[N];福建日报;2009年

8 盘县大山镇中心小学 唐婵;如何抓好单亲孩子的教育[N];六盘水日报;2010年

9 上海 副主任医师 李广智;健全人格五大招[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记者 苏莉;怎样当好家长[N];湖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纪藕香;成都市职业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银娟;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王佳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学生适应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军;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多元智力倾向性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王彦;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胡春雁;家庭环境创建与儿童健全人格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四海;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程杨;3-4岁儿童认知发展及家庭环境的城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廖小红;初中生家庭德育环境及其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16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116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