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及家庭关怀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0 07:00

  本文关键词: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及家庭关怀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犯罪 家庭 教育 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关怀度的特点,为从家庭因素层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某少管所80名学员作为观察组,抽取成都市80名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地区上相匹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拒绝、否认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因素有:兄弟姐妹人数、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居住地以及家庭关怀度。结论犯罪青少年家庭存在严重的家庭功能障碍,缺少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极端化的教养方式。
【作者单位】: 成都医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四川省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成都医学院教学保障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项目(10XJAXLX001)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09SB015)
【分类号】:C913.5;G78
【正文快照】: 青少年犯罪是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1]。据统计,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整个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2]。对于青少年而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邹泓,张秋凌,王英春;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2 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3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安晶卉 ,张建新 ,王黎;青少年依恋问卷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1期

5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6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关于我国法定成年年龄标准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唐良瑞,李丹;网页设计的诸要素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健敏;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黄竹杭;集体项目运动员战术意识形成过程的理论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王斌;噪声与认知干扰对反应时的影响及反应时与人格维度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焦敬伟;北京市中学女生家长对女儿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黄竹杭;足球战术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张锋;出版校对心理学研究[J];编辑学刊;1997年06期

9 徐文泉,刘国庆,栗香槐;论运动学习的分类层次及心理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叶红;创造正性情感体验 赢得宾客忠诚[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玲;黄瀊飞;;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情感渗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3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陶然;黄秀琴;张慧敏;张英;卢子丽;银娟;;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丹芬;中医气质学说及中医气质量表(TCM-QZS)的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8 杨野平;干部队伍素质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宋星;民警人格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泽军;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提高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蔡丽红;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斐;语文教学信息加工的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卫华;反省与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于海飞;辩证逻辑思维与中学物理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马玉华;对我国帆板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分析与提高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萍;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2 刘芹;优化家庭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5期

3 肖艳红;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犯罪预防[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6期

4 卓东炳 ,许勤伟 ,王运策;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2年01期

5 刘衔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年犯罪的相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6 蔡建红;犯罪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3期

7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8 杨晓东,赵玉萍 ,唐济生 ,赵贵芳;私立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家庭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9 赵光国,曾昭祥 ,郭军;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10 付慧鹏,霍军,于俊丽,胡海涛,刘娜;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元勇;赵磊;;浅析离异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9期

2 周桂英;林海波;吴秀兰;;论青少年冲动犯罪与家庭教育防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杨若何;郭德明;;家庭与青少年犯罪[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4 张胜康;论青少年犯罪的住宅空间因素[J];青年探索;1997年01期

5 李文涛;;析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周晓瑾,赵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机制与社会控制[J];青年探索;1996年01期

7 张明辉;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几个问题[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8 陈剑旄;论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教育[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9 刘明华,张吉清;关于济南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陈健;浅析青少年犯罪模仿心理诱因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正杰;;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与防治对策[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邹晓抒;;当下女大学生犯罪问题浅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怀 刘妍 本报记者 李志民;龙山区检察院侦监科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N];辽源日报;2011年

2 李铁英;济南天桥检察院:堵疏结合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本报记者 冀天福 本报通讯员 王琪琳 文鹏;留守青少年犯罪亟待关注[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张立;青少年犯罪比重连续三年下降[N];检察日报;2010年

5 谭秋;“90后”犯罪的忧思[N];山西日报;2011年

6 胡玲玲;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马玉龙 慈安胜;家庭学校社会共筑爱的港湾[N];云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日到桑榆霞满天[N];济南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记者 邹海涛;法制,向左还是向右?[N];黄石日报;2011年

10 宜法;为了孩子的明天[N];宜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白宇明;利用增龄性定量指标判定华中地区青少年生理年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思月;关于包头市青少年犯罪现状与预防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毅;网络文化下的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建星;城市中心地区青少年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陈曲;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犯罪及不良行为的预防[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5 刘婧;浅析网络游戏沉迷或成瘾与青少年犯罪的联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束钰;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探析[D];安徽大学;2010年

7 韩良芝;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解立;动漫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李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管向梅;中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06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206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a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