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7 15:32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学分析


【摘要】: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归纳,分析产生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更好地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FFB108120)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1](P98)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景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2](p487)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这种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林晶晶;;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及其教育方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5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6 吕韶钧;;试论龙舟竞渡文化的精神内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陆益龙;;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的文化矛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辛世敏,郝春东;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9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10 赵雷;;组织行为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4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黄菁;;西南少数民族和谐社区结构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以云南贡山丙中洛乡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李涯;;原生民间手工艺式微的忧思[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9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邵丽;海洋开发对沿海城市文化影响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趋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艳;;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社会学分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2 龚务;陈旭;;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李翠英;刘志红;;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影响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方烨;;我国农村1000万留守儿童状况堪忧[J];社会工作;2005年02期

5 罗宗祺;;愿关爱留在每个孩子身边——来自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理论导报;2005年05期

6 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7 宋振远;陈晔华;熊润频;;让“留守儿童”走出“三缺”困境[J];农家之友;2007年07期

8 欧阳超英;;宿迁市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2期

9 吕守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12期

10 韦绍健;黎容;;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爱[J];中小学校长;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2 王晋蜀;严峥;李昆;郭涛;郭鹏;刘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概况及对青少年网瘾行为的影响[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4 ;“那个没有人管的夏天”——贵州B镇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郁;;一例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状况的实证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史梦薇;;贵州留守儿童问题及其对构建和谐农村的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曹娟;;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基本生存状况调查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以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乡A村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毓玲;谁来托起他们的“明天”[N];德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N];贵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娄辰;贵州4教师“一米阳光”托管留守儿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陈波;水尾镇着力关爱留守儿童[N];泸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6 程浩 许庆勇 本报记者 洪敬谱;老师“妈妈”为留守儿童送亲情[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林金炎;关注留守儿童[N];潮州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董盛先 黄欢 毕朝晖;英山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全国研讨会上交流[N];黄冈日报;2008年

9 符成生 李莉 梁剑锋;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N];宜春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吴贻伙;安徽400万留守儿童存在“五缺”[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祥发;建国以来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演变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李强;里仁为美:论农村儿童成长环境对其人力资本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王彦斌;权力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波;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4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潘瑜;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D];贵州大学;2010年

6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郭津;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翟继辉;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实证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32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232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9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