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石榴园南里社区为案例

发布时间:2018-01-02 19:06

  本文关键词: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石榴园南里社区为案例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型 社区 因素 研究


【摘要】:学习型组织在社区中的发展和延伸就是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区能把社区中政府、企业、家庭和机关团体有机地联合起来,通过组织健康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帮助社区成员建立共同愿景、进行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和进行更系统的思考,提高社区整体素质和能力,为社区注入活力,,达到促进社会稳定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是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为组织结构,充分吸取社区的特点,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系统,使社区人群能够在组织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区需要的新型社区建设模式。 石榴园南里社区是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一个普通社区,是一个正处在开发建设中的老旧型小区,其人文结构、基础设施在丰台区、大红门办事处管理的社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2003年开始,该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逐步学习、接受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并积极运用到社区实践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工作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社区不断加强社区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拓展学习阵地,挖掘各种学习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紧紧围绕社区建设中心目标,使社区的创建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居民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五个提高,八个载体”(“五个提高”即提高学习质量、提高社区建设水平、提高居民参与率、提高学习资源利用率、提高创新能力,“八个载体”即楼门文化、社区论坛、文化广场、爱心银行、法律健康卫生知识宣讲、竞赛和测验、文体活动和读书会)的特色工作局面,学习型社区初见端倪。在创建过程中,社区也深感在资源配置整合、自身组织功能发挥、工作机制转换等方面的不足,受人力、资源、组织、机制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较大。提高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充分认识,因地制宜,前瞻性地将制约内容转化为促进方面,对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the community and extens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Learning community to community government, enterprises, families and organizations organically combined, and rich and colorful learning activities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health, help the community members to establish a common vision, team learning,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and to think more syste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to inject vitality into the community, to promote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i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fully absorb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 learning system open, so that the community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the quality in the organization, to adapt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community construction mode of community needs.
Shiliuyuan South Lane community is a common community in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city Dahongmen Street office area, is now in a old typ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structure, infrastructure in Fengtai District,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ahongmen office management community.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03, the community committees, community neighborhood committee gradually learn, accept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actively applied to the community practice,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learning community". After two years of practice, the community continue to strengthen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breadth, depth and intensity, expand learning position, mining all kinds of learning resourc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use of resources the focus on community center construction goal, the community building activities have made positive progres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residents has been improved, forming a "five increase, eight load "(" five increase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mprov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rate, improve the learn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the eight carrier "loumen culture, community forums, cultural square, charity bank, legal health knowledge lectures, competitions and quizzes, style activities and re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situation, learning community emerged.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the community is also deeply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its organization function, lack of work mechanism conversion by manpower, resources, organization, mechanism factors increase greatl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se effects which factors, prospective will restrict the content into the promo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reate a learning community of the whole process.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子;;学习型情人:真爱还是利用?[J];黄金时代;2008年07期

2 佳仪;;太空社区[J];数学大王(高年级版);2007年09期

3 ;社区[J];法学天地;2000年03期

4 ;河北省首家“社区教育学院”在唐山市揭牌成立[J];继续教育;2011年09期

5 陈汉芳;;象山社区的“爱心大使”[J];社区;2011年16期

6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甲子塘社区[J];南方论刊;2011年07期

7 王新;;社区里的“志愿奶奶”[J];老同志之友;2011年11期

8 王晓红;;8小时外,在社区“淘金”[J];涉世之初;2004年10期

9 沈梅云;;甜蜜的事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点滴[J];中国就业;2011年07期

10 毛锦洁;;“和事佬”协会离得近、叫得应[J];社区;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静;;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A];实践 理论 创新[C];2001年

2 李雪芳;;档案工作如何走进社区[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永吉;;对创建“学习型”办公室的几点认识[A];甘肃省铁道学会文秘档委员会2006年度综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林仰东;包俐英;;社区中外伤急救护理探讨[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刘向东;刘进文;;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晋中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调查[A];“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构建“三性”模式 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弟华;;社区消防建设的几点思考[A];2004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竞赛论文集[C];2004年

8 傅秀奇;;关于立足社区搞好读者服务的思考[A];论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查小玲;;社区团队的培育与精神文明创建[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郭虹;;从社区开始:标本兼治反邪教——刍议邪教的产生传播以及社区对邪教的防范[A];社区、家庭拒绝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七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国安;天津市和平区流动送书进社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2 罗盼生;零陵“四抓”建设学习型县城[N];永州日报;2006年

3 张鉴 陈绍中;构建学习型晚年生活[N];中国老年报;2003年

4 记者 杨宝华;创建学习型街道社区[N];伊犁日报(汉);2006年

5 本报通讯员 徐立新;合肥社区营销:争夺市场的利器[N];安徽日报;2005年

6 路熙娜;暑期孩子在社区“找乐”[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7 刘裕新;领略文化的神奇魅力[N];兵团日报(汉);2005年

8 杨雄;杨家河构建和谐社区[N];巴中日报;2005年

9 丁波亭 刘畅;社区盛开档案花[N];中国档案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俞瑾;社区里天天都有感人的事[N];成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菁菁;城市社区情感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严忠明;一个双核三社区模式的城市发展史[D];暨南大学;2005年

5 张林;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频频;上海市社区控烟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杨静;面向远程教学系统的TSC对等资源管理模型及实现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邹建军;影响上海市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因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涂晓雯;上海市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长期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吴巍;海南黑冠长臂猿(Nomascus sp.cf.nasutus hainanus)保护生物学现状及保护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杰;发展社区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石榴园南里社区为案例[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红成;社区音乐教育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雪萍;论社区非营利组织及其经济功能[D];武汉大学;2003年

5 马海燕;我国城镇老年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彭树军;非行政化:中国大型城市社区公共组织的发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袁潇菁;中原城市群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8 田蓉;非营利组织在社区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以苏州三元、府前社区非营利组织为个案[D];苏州大学;2001年

9 付桂涛;社区用微型电动车设计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3年

10 马文革;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70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370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