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聋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1 21:08

  本文关键词: 应对方式 聋人大学生 性别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181名正常在校大学生,166名聋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⑴聋人大学生六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解决问题”、“退避”四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差异显著。⑵聋人男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男大学生,其中“合理化”、“自责”、“解决问题”和“退避”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⑶聋人女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女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⑷聋人男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三个应对因子高于女生,女生的“求助”、“幻想”、“退避”三个应对因子均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Abstract]:The study on coping styles of 181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nd 166 deaf and mute college student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scores of six coping factors of the deaf students at 1: 1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mong them, "self-blame" and "rationalization", "problem-solving", "retreat" of the four coping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deaf male students than normal male students in the use of six coping styles, among them, "rationaliza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coping factors of "self-reproach", "problem-solving" and "retreat" increased to a significant level. 3. 6 coping styles used by deaf femal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female students. Among them, the average scores of coping factors of "self-reproach" and "rationalization" increased to a significant level. 4. The three coping factors of deaf male colleg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such as "problem solving", "self-reproach" and "rationaliza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ree coping factors of femal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
【分类号】:G762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活动的增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大,使遭受心理刺激的数量增多和强度增大,这就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人们通常会采用一些方法以求摆脱这些心理紧张,这些方法有的是合理的,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无效的;还有些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温盛霖,韩自力,顾华英,叶明志,潘集阳;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3期

2 梁宝勇 ,崔光成;心理防御机制与临床实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7期

3 肖计划,向孟泽,,朱昌明;587名青少年学生应付行为研究──年龄、性别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3期

4 杨昭宁,李国榕;高师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情境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5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潇;老年人健身观念聚类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吴松伟;麻晓鸽;;网球专项大学生竞赛失败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3 段笑娟;张浩;郑嵘;徐英;;不同纸样和面料紧身胸衣的立体造型[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王占坤;;CBA篮球运动员位置技术特征及指标体系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8 杨清;李艳翎;李军;;运动员应激应对策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9 曹晖;肖伟;曹聘;王鹏;;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凯;吕晓伟;何江川;;足球运动员技战术素质水平与胜率因子回归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邱达明;;师范院校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晓煜;刘静;王连喜;;宁夏枸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宋京晶;;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及心理教育效果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白雪歌;穆洪;;社会心理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梁清华;刘小春;熊新贵;杨波;陈僵;蒋勇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罗罡辉;吴次芳;;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评价——以温州市为例[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封进;中国寿险经营的风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5 龙耘;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熊明华;浙江省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金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10 张斌;PIXE在古陶瓷、古玻璃产地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木觉敏;压力舒适无缝内衣尺寸规格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晓燕;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裴元庆;张家口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燕燕;父母教养对初中生嫉妒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建美;高职新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花;消防官兵职业压力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绍健;;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原因分析[J];应用心理学;1988年04期

2 张亚林;祖永建;曾文琦;闫景新;;精神挫折后不同人群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3年01期

3 梁宝勇,郭良才,郭倩玉,刘畅,杜桂芝;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3期

4 赵靖平,沈其杰,郑延平;低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2期

5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6 解亚宁,张育昆,于涛,金雪梅,赵靖平;生活事件因素与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7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永红;李良冀;;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应对方式对焦虑状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2 王柳生,王柳华 ,钟明;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及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蔡梦菲;李美娟;李洪涛;;大专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文教资料;2007年25期

4 陈福侠;张福娟;;工读学生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7期

5 吕薇;英玉生;;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8期

6 邢颍;;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3期

7 李明;刘文;;大学生思维方式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周菲;陈旭;;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0期

10 杨晓莉;马书采;高晓丽;;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坚;邹玉红;;高职大专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明;刘文;胡日勒;;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相关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刘训俭;;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晓明;李传玲;;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田春梅;张素珍;王素枝;;临床护士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正银;;儿科新护士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刁利华;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调查及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周丹;;影响口腔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及应对方式[A];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爱和;保险推出性别划分[N];中国工商报;2003年

2 雷达;性别尊严及精神出路[N];文艺报;2009年

3 黄蒙;父亲,女儿的性别启蒙[N];大连日报;2004年

4 韩 京;北京出现多家“性别家具”店[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记者 刘学东 见习记者 杨君;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N];东营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邵伟;首都八高校学生社团成立反对性别暴力联盟[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马 融;“性别权”也有诉讼时效?[N];检察日报;2002年

8 徐英;上保险能分“年龄”和“性别”了[N];中国商报;2003年

9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傅宁;法律的性别为男?[N];中国妇女报;2010年

10 记者 宜秀萍;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N];甘肃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2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任亚荣;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身体话语[D];上海大学;2007年

4 朱志宏;不同性别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的差异及胃复安干预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曾炜;绝对程度副词及相关形式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于萍;嗓音障碍客观多参数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10 申富英;民族、文化与性别[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志英;高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雄辉;大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晓东;体育合作学习对不同人格特征大学男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6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珊;98例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9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2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82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