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音乐性质对普通及听障儿童情绪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14:09

  本文选题:音乐 切入点:儿童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不同性质音乐对普通及听障儿童情绪测量的敏感外周生理指标影响的变化。考查正性(激情震撼)、中性(平静舒缓)、负性(伤感忧郁)音乐背景条件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不同性质音乐对儿童皮肤电影响的差异极显著;(2)不同性质音乐对儿童心率影响的差异极显著;(3)不同性质音乐对儿童呼吸影响的差异不显著;(4)听障儿童的各项外周生理指标与普通儿童的相比,在不同性质音乐条件下无显著差异。由此可知,不同性质音乐会对儿童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普通及听障儿童情绪测量的外周生理指标而言,皮肤电和心率两项指标较为敏感,呼吸虽相对不够敏感,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Abstract]:Using multichannel physiological recorder, To recor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on sensitive peripheral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emotional measurements in normal and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Study on positive (emotional shock, Neutral (calm, soothing, negative) Music backgroun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on children's skin electricity. (2)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on children's heart rate.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on children's respiration. The peripheral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disabled children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rdinary childre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musical conditions. It can be seen that different kinds of concert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children's emotions. The two indexes of skin electricity and heart rate are sensitive, but breathing is not sensitive enough, but still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可视音乐运动康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该项目的课题责任人为金野教授。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07
【分类号】:G7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亭阁;;面对爱哭的孩子[J];家庭.育儿;2002年08期

2 陈国英;;让孩子学会独自感受生活[J];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年01期

3 王瑶;坏孩子可能诞生在父母的言语里[J];心理世界;1996年02期

4 ;怎样给儿童讲故事[J];父母必读;1984年04期

5 卢秀琼;期望效应与儿童家庭教育[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秦志强 ,陈明华;成功者和他们的父母[J];教书育人;2004年03期

7 罗国芬;走向“问题化”的儿童寄养[J];青年探索;2004年04期

8 张丽玉;;唤醒儿童爱与被爱的意识——以家庭教育为切入口,激发儿童的责任心[J];中华家教;2006年04期

9 陈回花;;爱的回应[J];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年01期

10 邵博学;;儿童展现能力须适时引导[J];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家长);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丽芳;;亲子共读,点亮儿童心灵世界的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郭学禹;范树成;;父爱与育儿[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曾汝弟;;发挥祖辈教育孙辈的优势[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4 张国臣;;第十四讲 正确把握儿童身心特点 科学实施家庭教育[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5 俞国良;曾盼盼;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6 方耀华;黄成钊;;富裕家庭儿童学习影响因素的探讨[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林崇德;董奇;夏勇;;父母离婚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姜立新;;珠心算教育与儿童成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9 王永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隐性伤害[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李红英;;特别的教育使刘歆的路越走越宽[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梦超;专家认为:父母能影响儿童阅读[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陈福新;孩子过分恋母不可取[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刘荫祥;我的儿童水墨画教学[N];美术报;2003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如何训练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陈福新;孩子过分依恋父母并非好事[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周国洪;评说儿童“学艺热”[N];法制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李卫芹;家长应满足孩子的情感饥渴[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管锡基;孩子教我“童眼”看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沈祖芸;上海实现适龄儿童入学“一个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徐仲民;苏州盲聋哑儿童“一个都不能少”[N];中国财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娜;听力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谭雪莲;幼儿园智力落后儿童与普通儿童同伴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莉炜;基于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胡春雁;家庭环境创建与儿童健全人格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婕琼;视觉障碍儿童辨音能力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乔梁;关于智能障碍教育的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吉U,

本文编号:1561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61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