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职成教“阳光工程”显身手
本文选题:阳光工程 切入点:转移培训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5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山东省诸城市教育局
【分类号】:G719.2;G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宝清;陈全胜;陈佳治;江城;;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国家将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刘慧翮;;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4期
5 梅贤玉;胡俊;;让阳光普照大地——黄石市农机监理所到基层义务培训农机手的启示[J];中国农机监理;2005年10期
6 冷强松;黄平县农机中心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基地通过论证[J];贵州农机化;2005年04期
7 ;“阳光工程”让河南省12万农民受益[J];中国农业信息;2004年12期
8 曹彦聚;;关于“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民的探讨[J];职业;2009年30期
9 马晴;;“阳光工程”暖人心 农民进城先培训[J];云南农业;2008年06期
10 刘树林;郭彤童;;培训阳光照冀东——唐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几点经验[J];中国就业;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强;袁丽;;加大投入 发挥优势 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兴德;;试论国民党统治区职业教育的三次起伏(1927-1949)[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赖华;;抓好职业教育两支队伍建设,迎接职业教育美好春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4 马树超;;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条件保障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梁丽琪;;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余祖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调研报告[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唐玉凤;易长胜;;职技高师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鹤文;;密云县职业学校学生自卑心理的分析与研究——职业学校进行成功教育的探索与尝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孙海生;张长明;杨景懋;宋小波;;密云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张亚芝;;职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翟劲涛;拓宽就业渠道 增强就业本领[N];吉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提高阳光工程转移培训的质量[N];安徽经济报;2006年
3 陈洪国 孙海涛;汶上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N];济宁日报;2006年
4 ;实施阳光工程 促进农民培训转移[N];盘锦日报;2006年
5 杨宝忠 曹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N];辽源日报;2006年
6 王浩勇 阎世存;定陶县“阳光工程”一年培训农民两千余人[N];菏泽日报;2006年
7 王盛容 徐肖良;“阳光工程”铺就农民致富路[N];闽东日报;2007年
8 徐晖;阳光工程要建立长效机制[N];福建科技报;2006年
9 省农业厅厅长 陈柏槐;深入实施阳光工程 快速转移农村劳力促增收[N];湖北日报;2006年
10 刘厚珉 王富刚;单县架起农民进城淘金桥[N];菏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汤继伦;政府主导视野下的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何筠;我国公共就业培训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李国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张琳琳;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目标的定位及达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莫鸣;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林克显;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福建农民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细平;醴陵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佳丽;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河北大学;2011年
3 周卫星;潍坊市阳光工程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丛蕾;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周曼;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暴元元;安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实践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兴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张向阳;铁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张乐春;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孙中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的回报机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4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66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