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成人学习的三种教育模式探析
本文选题:成人学习 切入点:行为主义模式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摘要】:在促进成人学习上,北美和欧洲成人教育存在着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批判主义三种模式。行为主义模式认为成人学习是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向着预定目标连续前进的过程;人本主义模式强调成人学习是一个分析的过程,重在寻找和满足自身需求和兴趣;而批判主义模式则认为成人学习是对行为结果的反思,旨在显示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这三种模式都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与心理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人学习的客观规律。但是它们也分别存在难以解释的局限:成人学习能客观量化吗?满意度是否就是成人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学习是中性、无价值的过程吗?由此启示人们,成人学习是复杂的、多元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
[Abstract]:In promoting adult learning, there are three modes of adult educ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behaviorism, humanism and critique.The behaviorism mode thinks that adult learning is the result of behavior change, and it is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progress towards the predetermined goal, the humanism mode emphasizes that adult learning is an analytical process, which focuses on finding and meeting their own needs and interests.The critical mode thinks that adult learning is a reflection on the outcome of behavior and aims to show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individual life.These three models have deep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which to some extent reflect the objective law of adult learning.But each has its own inexplicable limitations: can adult learning be quantified objectively?Is satisfaction the only criterion for adult success in learning?Is learning a neutral, worthless process?This reveals that adult learning is complex, pluralistic, and there is no inflexible educational model.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分类号】:G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费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2 张新平;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盛冰;重建制度社会资本:当今西方学校制度改革的新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李敏,魏娅;论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价值取向[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唐亚豪;论学习型社会的成人教育理想[J];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05期
7 李业才;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取向[J];成人教育;2005年04期
8 赵喜文;常志伟;;论回归职业生活世界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构[J];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9 罗岗;“主奴结构”与“底层”发声——从保罗·弗莱雷到鲁迅[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10 刘一彬;走向人性化的教育—读《被压迫者教育学》[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6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静;社会转型与中国成人教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席琴;关于我国教育学专业发展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安春;;浅谈网络对继续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2 杨明;;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方丙丽;;自我导向学习——成人学习的有效路径[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4 朱丽亚;;我为什么把孩子留在美国[J];教育;2011年24期
5 杨立艺;;成才之路与生命并存[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04期
6 袁吾标;;乡镇成校的独立建制已势在必行[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12期
7 ;自考学习中心[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8 陈联;;诺尔斯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赵鹤云;;对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10 樊向前;;高职院校如何保证业余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杰;浅析成人学习电脑的几个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中央教科所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成人教育展望与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蓝建;遏制成人教育边缘化趋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晓展;成人教育出路在“终身”[N];工人日报;2002年
5 刘济良 董标;成人教育:问题在哪?如何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陈木兰;寻找独立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国防大学 李现平;成人教育的空间有多大[N];解放军报;2006年
8 记者 侯中良;以中国的名义[N];黄山日报;2009年
9 徐馨石 陈菊英;切实提升“专业农民”培训质量[N];东方城乡报;2006年
10 杜爽;葛文伟:黄金周英语培训的白领攻略[N];中国经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田山俊;自我指导与教师帮助[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洁;海派学习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瑜澍;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社区成人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韦韦;欧盟《成人学习行动计划(2006、2007)》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静;老年学习的精神生活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洋洋;从学校教师到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转岗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伟;成人网络学习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洪娟;成人学习视角下的专业学位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兴国;学习型社会下的成人学习策略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陈露;成人学习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金翠;基于成人非连续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姬睿铭;美国成人学习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1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70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