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嬉戏——2006年读书札记
本文选题:罗兰·巴特 + 阅读 ; 参考:《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12期
【摘要】:正阅读是这样一种吊诡的游戏:它既是通途,又是障碍;既是解放,又是囚禁。当我们置身于阅读当中时,就开始深陷于这一悖谬之境。我们试图通过书籍和知识构筑一条通往自我意志解放的路径,然而,那些越来越多的书籍同时也在我们目前,在我们的书柜里、书桌上,乃至头脑中,堆砌起一道又一道坚固的墙垣。它是那样的脆弱轻薄,被清风随意翻卷,被蒙童随手撕碎,被时光消蚀得泛黄发脆,在火焰中转瞬间化为一撮灰烬。然而,它又是那么的坚硬沉重。承载
[Abstract]:Reading is a paradoxical game: it is both a path and an obstacle, as well as liberation and imprisonment. When we are in the middle of reading, we begin to sink into this paradox. We try to build a path through books and knowledge to the emancipation of our will, but more and more books are also in our present, in our bookcases, on our desks, even in our minds. Pile up one solid wall after another. It is so fragile and frivolous, flipped over by the breeze, torn up by the children, yellowed and crispy by time, turned into a pinch of ashes in the flame. However, it is so hard and heavy. Bearing capacity
【作者单位】:
【分类号】:G7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扬;;解构主义批评简述[J];学术月刊;1988年02期
2 李印堂;;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学报编辑手记之三[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3 魏家骏;;结构主义方法在中国文学中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4 陆稼祥;;符号论与修辞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西渡;;词语的谦卑[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6 李迟;形式如何作为内容[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田志伟;罗兰·巴特的美学思想[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8 王岗峰;符号在认识中的作用[J];东南学术;1996年02期
9 张荣翼;文学史,本文及其它因素的参照作用[J];求是学刊;1997年04期
10 田兆耀;结构主义叙事学透视[J];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娜;;传统文化符号的设计学意义[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尚杰;;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四平;;梁小斌:诗意的思考——解读《独自成俑》和《地主研究》[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姚文放;;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翰;关于批评的一段往事[N];经济观察报;2004年
2 沈睿(旅美学者);红学家应直面学术[N];新京报;2005年
3 ;本土化经验和域处文化的碰撞[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红兴;文本神话在网络[N];财经时报;2006年
5 杨天舒;在口头与文字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彭定安;评《阿Q后传》[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朱航满;作为土星气质的知识分子[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吴秉杰;赞扬的与不赞扬的都说[N];文学报;2006年
9 解芳;本体追问与精神突围[N];文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石一宁;对当下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期待[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秋海;反对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保良;迪斯尼电影中“他者身份”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4 梁中贤;边缘与中心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艳;论罗兰·巴特的语言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光辉;罗兰·巴特作者消亡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婷;“压抑”与“重返”:社会主义经验的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yN星;罗兰·巴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尚前;论童话结尾的可读性与可写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渭绒;因陀罗之网:互文性与文学空间[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雪;网络文本传播中的互文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曹小燕;媒介·景观·受众[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9 杨简茹;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800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80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