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论网络传播对构建学习社会的促动——以成人教育和成人学习的全方位复归为背景

发布时间:2018-04-25 17:37

  本文选题:网络传播 + 学习社会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1期


【摘要】:网络的出现几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在短时间内全方位深入并影响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人们感叹自己的生活被网络控制,即将成为网络奴隶的时候,我们又发现网络以其特有的自由开放的传播优势,为人类的信息交流和学习生活、尤其为广大成人的学习带来了超常的便捷,不经意中,它的优长与我们建设学习社会的种种需求相耦合。只要加强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传播优势,网络传播应该成为发展成人教育和学习、构建学习社会的重要促动力量。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almost changed people's way of life, it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all directions and affect all aspects of our society. When people sigh that their liv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Internet and are about to become slaves to the Internet, we find that the Internet,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free and open communi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the study of human life. Especially for the majority of adults to learn to bring extraordinary convenience, inadvertently, its advantages and our needs to build a learning society coupling. As long as we strengthe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分类号】:G7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彭军;禹亚男;;生态学视域下的羌族教育及其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肖海平;邓银城;;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3 商建辉;刘俊冉;;“把关人”在网络传媒环境下的地位变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4 王霞;;浅析德育课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及其德育功能[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5 岳君;谢冬娣;;以可持续发展观审视高校体育生态化[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6 刘文灵;;两种发展了的传播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再论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香农—韦弗模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李楠;;大学生信息素养区域化定位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高宁;网络传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王冬梅;唐名淑;;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素质的生态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10 薛金祥;;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粟俊红;胡涌;王玲;柳晓玲;张仕固;;高等教育中的生态问题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4 樊亚平;;网络新闻传播产生社会影响力的一种特殊模式——兼论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陈国利;;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曹亚丽;;基于创意产业的新媒介艺术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凡;;高校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思考[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骆筱秋;王晴;;科技期刊网络化生存模式的探讨[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朱兴潮;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体育频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芦杰;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宏卓;小学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芳;新媒介环境下的政府公共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温婷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纸营销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慧;微博客现象的传播学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乃林;知识社会和成人学习[J];江苏高教;2002年02期

2 严小燕;;试论基于网络传播平台下的大学生终身学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3 方邦德,张桂梅;刍议成人学习原则的应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4 曹印英;浅析“双沟通”成人学习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河北成人教育;1997年01期

5 杨光钦;社会基层劳动组织的改造与学习社会的形成[J];中国成人教育;1998年10期

6 吴文广;成人学习应处理好四个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1999年02期

7 刘复兴;学习社会:原则与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8 李慧玲;;成人的人格发展特征及其对成人学习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S1期

9 杨芳;;论情绪在成人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10 徐景刚;王晓燕;冯天宝;;e-Learning与成人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游明珠;吴正荣;;台湾小区成人教育政策与实施概述[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游明珠;吴正荣;;台湾小区成人教育政策与实施概述[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聪锐;;河北民俗文化网络传播的整合构建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4 孙荣欣;李书军;;网络传播中虚假信息的防范对策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杨凯;;公共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及扩散机制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庄晓东;尹忠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民间网络传播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7 李蓓;;网络传播与博物馆观众视角[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肖鸿波;黄奇伟;;北京奥运与网络传播[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杨晓鸣;沈国明;;跨文化网络传播的障碍及其对策[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七生;程倩;;教育的本质:价值理性的传承——论“学习社会”对高校教育创新的启示[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杨慧霞;网络传播监控的难点及其对策[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记者 赖名芳;5起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宣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4 甄学宝 邢立新;精英博客搭台 力促摄影批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顾冬梅;网络传播:性别仍未平等[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星泽;网络传播:卷烟品牌宣传新亮点[N];经理日报;2006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 郑成思 本报记者 刘永刚 武晓黎;网络传播岂能无法无天[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8 马雪芬;龙源网领跑期刊网络传播[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孙光海 刘国高;《网络传播》评互联网10大新闻 网媒备受关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王眉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网络管理需更多依靠“自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红梅;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5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6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7 张咏华;多维视野中的网络新闻业[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山俊;自我指导与教师帮助[D];河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梅;论网络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毛文婧;求真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盛志宏;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D];广西大学;2004年

4 孙博;网络传播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5 王艳群;网络危机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白宇;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武锋;网络“微内容”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水小淼;我国网络传播中的网民议程设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吕卫华;网络传播背景下的当代青年文化嬗变[D];河海大学;2004年

10 马炳新;试论我国电视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02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802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