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26 01:42

  本文选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企业培养方案 ; 参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12期


【摘要】: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是参与专业的难点和重点。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为例,从明确企业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模块化设计培养计划以及如何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参与高校提供借鉴与参考。我校高分子专业制备方向的企业学习阶段在遵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学习规律下,1年的企业学习主要分为岗前培训模块、企业岗位跟班实习模块、理论深化与拓展模块、企业岗位再实习模块及毕业设计模块,并得到相关企业的认可与支持。表明模块化设计有助于制定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计划。
[Abstract]:The enterprise learning stage is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for outstanding engineers, and how to formulate a feasible enterprise learning stage training plan is the difficulty and key poin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ajor. Tak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terprise learning stage training plan for the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main tasks of the enterprise learning stage are clarified. The training plan of modular design and how to keep close contact with enterprises with active attitude a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participat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urse of enterprise learning in the preparation direction of polymer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under the rules of learning from shallow to deep and gradually improved, one year's enterprise learning is mainly divided into pre-post training module, enterprise post trainee module, theoretical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module, etc. Enterprise post re-internship module and graduation design module, and received the approval and support of related enterprises. It shows that modularization design is helpful to make specific and operable training plan.
【作者单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基金】: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11011082005)
【分类号】:G7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嘉;李楠;柴毅;孙跃;胡青;;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2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王东旭;马修真;李玩幽;;舰船动力“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孙颖;陈士俊;杨艺;;推进卓越工程师孵化的现实阻力及对策性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9 魏昌廷;何敏;;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01期

10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兰;王凯;张珩;杨艺虹;;结合“卓越计划”拓展制药工艺学双语教学内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盛朝强;谢昭莉;柴毅;;培养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3 余嘉;李楠;柴毅;孙跃;胡青;;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4 纪文刚;刘建东;戴波;王红梅;张立新;魏文渊;于静;;卓越计划校企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5 杨欣;苏玉刚;谢昭莉;李斌;;基于“科学家与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6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吴文辉;;论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罗家莉;周永凯;;更新工程教育理念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9 石晓光;宦克为;高兰兰;;专业课中设置机动学时的必要性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顾嘉;张航;唐永升;;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阚凤龙;赵岚光;;卓越计划下建筑类院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阚凤龙;赵岚光;;卓越计划下建筑类院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2年

3 陈明;赵根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造就钢结构专业人才[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康灿;袁寿其;王谦;;全方位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dapte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Education[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杜同爱;晁玉方;;高校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综述与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杨武军;郭娟;;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郭娟;杨武军;;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师资团队建设[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秦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师资制度建设的探讨[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曹荣敏;苏中;吴迎年;欧阳佩f^;;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平台,培养创新实践卓越人才[A];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杨艺;关于在研究生复试中引入心理测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洋;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强桂;工科学术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范兢业;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谷韶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目标的认知[D];中南大学;2012年

7 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周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9 李荷君;高校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周淦峰;博耶学术思想视域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福午;关于工程师的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于歆杰;研究型工程教育的特点与实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朱高峰;;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卫炳江;;产学结合:课程与实习结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5 朱高峰;;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 易高峰;赵文华;;关于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7 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8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9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0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莹;张小粉;淮妮;;基于AutoLISP的正交斜齿锥齿轮模块化设计及参数绘图[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卢s,

本文编号:1803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803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