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建设
本文选题:随班就读 + 课程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摘要】:随班就读的课程建设是成功的融合教育的关键。随班就读课程主要分为与普通教育基本一致的课程和为随班就读学生特别设置的课程。不管随班就读学生的障碍程度如何,都应把普通教育课程作为随班就读课程建设的基础。
[Abstract]: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integration education. The class-to-class course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courses that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gene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tudents in the class.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following curriculum, regardless of the degree of obstacle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分类号】:G76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萧白;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J];人民教育;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光伟;;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杨志民;席莉;宋旭;;影响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管宏友;;环境类专业环境法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环境法调整对象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7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肖迎春;;试析隐蔽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刘婉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大班教学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石会;邓元庆;关宇;黄颖;;浅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网络课程建设[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5 林长春;曹静;许应华;曹书梅;;重庆市精品课程《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7 张青霞;;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钟铧;;浅谈小学英语学习的走校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秦国柱;李娟;;我国民办高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储琼;;利用海洋水族馆科普资源开发科技教育课程的探索[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秋丽;基于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庆芳;美国实现全体儿童教育优异的纲领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孙钢;隔离制特殊教育和一体化特殊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昝飞,谭和平,陈建军;随班就读学生行为问题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1年23期
2 于素红;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3 江琴娣;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4 沈明泓;新疆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设想的一点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7期
5 ;做好随班就读生的特殊教育工作[J];教育导刊;1999年06期
6 荣树云;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成长──西城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稳步发展[J];北京教育;1998年05期
7 刘岩华;谈低视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教育;1994年Z2期
8 彭霞光;培智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9 缪满英;;上海地区深入推进随班就读的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2001年05期
10 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卿素兰;罗杰;;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系统与评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残疾儿童就学不再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李丽龙 记者 童顺鸣;农民工返乡 子女不辍学[N];四川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荣肖磊 仝静海;特教学校期待更多支持[N];河北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笑梅;明年残疾孩子也有机会上普通学校[N];辽宁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陈文燕 余小熊 张敏 记者 张向瑜 王倩;外国孩子随班就读带来双赢效应[N];杭州日报;2006年
6 记者卢文洁通讯员肖培坚;弱智儿随班就读是“混读”?[N];广州日报;2004年
7 记者 刘昊;各区县明年都将拥有特教学校[N];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赵正元;北京明年所有区县都将开设特教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林泽全;为残疾少儿撑起一片蓝天[N];自贡日报;2005年
10 通讯员 李江永;岳普湖县确保残疾人权益[N];喀什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7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9 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宏燕;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须芝燕;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干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玲玲;自主支持对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注意行为影响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琳;“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继发;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12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11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