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对变革聋校教学措施的要求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quires that the teaching measures of deaf schools should also be reformed, which should start from six aspects: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process, from individual learning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From simple practice to full experience, the teacher's authoritative role is transformed into a leading role, and flexible and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西安市盲哑学校
【基金】:教育部特殊教育“十五”科研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任务资助
【分类号】: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兰继军,李国庆,高磊;聋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唐淑;;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初创阶段研究略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张亚军;;披荆斩棘 开路先锋——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概览[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徐兑华;;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徐黎黎;张宁生;;消除隔阂 营造和谐——谈聋人与健听人的沟通问题[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继红;双语聋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冯小燕;聋教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英敏;试析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2 何文明;聋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1年01期
3 焦明,宫建国;论聋校语文考试弊端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4 王文华,郑启德,王晓玲;形成性评价与聋校语文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5 陈敏;从“回答提问”到“提问回答”——在聋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聋青年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5期
6 吉卫田,贾益芹;对聋校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苍福;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f浩,钟声m$,萧广润;电工学课程必须改革——评介国外大学非电类电工教材[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2 L.索罗扎诺 ,孙启林;我们的教师出了什么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8期
3 万大林;泰国课程研究中心介绍[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6期
4 曲石;英国基础理科的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3期
5 陈元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行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4期
6 刘正言;;一年级课程改革简介[J];上海教育科研;1984年04期
7 徐勋;;试论普通学校的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4年03期
8 冯若霓;;课程改革[J];人民教育;1985年03期
9 劳顿;欣怡;;为何要进行课程改革[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04期
10 吴也显;我国的国情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论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之我见[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克猛;;谈谈工科非机类、电类力学课程的改革——兼述《机械工程基础》教材的体系特点[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3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叶滢;;关于地理学科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阎乐林;宋智敏;;从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看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牲[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周之南;张大铸;;中国入世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我省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蔡剑鸣;;坚持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9 梅汝莉;;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A];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第七期全国陶行知研究骨干培训班报告集[C];2002年
10 郁道银;;适应素质教育进行工程光学课程改革[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中学 姚金明 孙纪芳;国外课程教材改革的特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学科组组长 黄汉升;依据新课程方案 建设新教材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小学 郑瑛;美、日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大阪;日本中小学校园网发展迅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唐青林;校本课程: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高耀彬 特约记者 贺斌;面向新世纪的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记者 李建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攻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张玉玲;从改革课程方面实施“减负”[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余进利;五向度课程领导框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2 曾晓荣;我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郑勇;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连芬;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忠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2年
6 黄晓虹;回顾和展望[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7 潘文;中、美初中生物(科学)课程改革比较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秦立霞;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双兰;课程改革中教师权利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试验修订本(必修)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69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26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