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要突出培养几种意识
[Abstract]:......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益雄;刘家鑫;;浅谈干群对话意识[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9期
2 ;教育文摘[J];宁夏教育;1990年05期
3 黄同林;孟繁炽;;农村初中校长应具备的几种意识[J];江苏教育;1990年02期
4 黄建华;顾雪生;;农村成教中心校校长必须强化的几种意识[J];成人教育;1992年07期
5 黄显日;通过政治理论课培养五种意识[J];教育与职业;1993年11期
6 冯波;高校哲学教师应树立的几种意识[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7 江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少先队工作刍议[J];河南教育;1994年05期
8 刘传杰;技校政治课应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4年05期
9 斯维仁;办公室工作是一种“特殊工作”[J];办公室业务;1994年03期
10 毛志成;从“弃儿”满天飞说起[J];当代电视;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焱;葛宝路;宋云平;;军队干部病房安全管理及护理对策[A];全国第七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周芳苓;;从和谐发展视角探讨我省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关系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霞;;血汗的代价——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探讨[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健;王文波;;妥善做好农民工进城工作 加快吉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彬彬;;农民工进城相关对策研究[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晓霞;罗霞;;关于农民工管理的几点思考[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学龙;;经济公正:“三农”问题的伦理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热强;;关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主要内容与方式的探讨[A];2006国际安全生产培训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张璐;;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对其子女受教育情况的影响[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万勇;关爱外来务工者[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2 宋玉刚;中小型企业该怎样经营[N];中国包装报;2001年
3 周晓光(作者单位:烟台师范学院);高校图书馆应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祝振强;农民工进城要办多少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5 祁淑珍;对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思考[N];青海日报;2001年
6 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为农民进城提供宽松环境[N];人民日报;2001年
7 林源炼油厂党委书记 刘自强;学习“三个代表”思想 促进党建工作创新[N];中国石油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宋晓华;换个视角看民工潮[N];新华日报;2001年
9 李军;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N];经济日报;2002年
10 李春玉 刘玉杰;打造“国”字金招牌[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陶明达;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郝清;城市农民工人力资本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胡杰成;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国;社会网络存续与选择方式的互动[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昆;构建城市农民工社会化规范管理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陈军;农民工求职的信息短缺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彬;转型期中国乡镇行政体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5 肖娜;农民工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投资主体行为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胡杰成;社会排斥与生活适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家军;关于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D];西北大学;2006年
8 贾艳艳;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合法城市权益之政府责任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9 张莉;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富东;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4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8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