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
本文关键词:试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
【摘要】:裕固族教育研究是一个新兴学术领域,虽然历史短暂,但在近10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从"领域构建"的基础工作着眼,对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进行探讨十分必要。从整体来看,以教育过程的参与者为核心研究对象的教育人类学诸学科非常适宜作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 裕固族教育研究 教育学科 教育人类学
【分类号】:G750
【正文快照】: 一、引论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史上,20世纪70~80年代间是一个创新迭出的大转型时代,“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就是这个时代弄潮儿之一。它不仅引领了学术研究的“民族志转向”,使“日常生活”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关注焦点,而且成为了一个反学科(anti-discipline)的先锋,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巴战龙;;试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对象与功能——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2 周大鸣;;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桑迪卡·姆坎德威尔;秦喜清;;社会发展政策:社会科学面临新挑战[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7年03期
4 滕星;;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容中逵;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小燕;;构成政府形象的行为体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谷贤林;关于比较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4 王长纯;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论纲)——比较教育和而不同发展的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项贤明;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比较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付轶男;饶从满;;比较教育学科本体论的前提性建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石隆伟;;哲学视野下的方法论与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8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于颖;;试论日本比较教育学的边缘化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10 袁利平;;基于科际整合研究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路书红;教学理论建设的方法论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潘康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小学教师国际间交流培训的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尚玉慧;埃德蒙·金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教育理论分析范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董利丹;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批评[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潇;从中美历史思辨力培养比较谈我国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D];温州大学;2011年
6 李莎莎;鲁克沁镇吐鲁番木卡姆传承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敏;美国高校三学期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王薇;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探析[D];河北大学;2011年
9 汪波;教科书之德育要素及传承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晓娴;高校人性化学生管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巴战龙;;近五年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以期刊报纸文献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5期
2 巴战龙;;成就与问题:中国裕固族教育研究六十年[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巴战龙;;近5年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滕星;中国民族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5 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2 海路;;一部推进中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力作——评滕星的《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祁晓霜;;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4 张宏宇;;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高教论坛;2010年09期
5 吴念香;教育人类学[J];高教探索;1987年04期
6 洪川;;教育人类学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郭岚;;钱民辉的《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钟言;;教育人类学[J];全球教育展望;1987年06期
9 孙福万;远程教育的空间观——从人类学的观点看[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2期
10 ;教育人类学[J];现代大学教育;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玉华;;试论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教育学尺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聂琴;;从“自在”走向“自为”——论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及大学的成人教育责任[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9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李庚靖;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类学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国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沈群 书评人;学科·思想·学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6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新时期如何建设教育学科?[N];光明日报;2011年
8 叶澜;为了教育学科“明天”的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杜以德 柳士彬;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圣华;又一次重要的拿来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2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6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赵淑岩;以校本课程建构透视牧区教育的自由与多元[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巴战龙;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会;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恬;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陈凤娥;“状元村”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徐娟;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居多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婧;奥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1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5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