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交往看聋人大学生的社会融合——基于某学院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从社会交往看聋人大学生的社会融合——基于某学院的实证研究
【摘要】: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聋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文以某学院304名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交往作为测量指标对他们的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聋人大学生社会交往出现了分化,他们朋友交往呈现出:(1)健听人数量多;(2)聋人数量多;(3)聋健人数量差不多三种状况;他们与聋人和健听人都交往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相比而言,他们与健听人朋友交往不密切、不深入。聋人大学生的性别、家庭教育、接受基础教育方式、教师教育和社会态度等微观因素对其社会交往分化影响显著。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化教育与支持体系以促进聋人大学生与健听人之间沟通与交往,促进社会融合的建议。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社会交往 社会融合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0后聋人社会分化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SJB840009)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
【分类号】:G762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聋人如何实现与健听人的社会融合,一直是个经典命题。接受高等教育的聋人大学生能否改善原本处于边缘的弱势地位,实现全面发展、融入社会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应该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表征聋人大学生社会融合状态的社会交往研究成果不多:李强等认为聋人大学生人际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月香;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聋生的人格素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3期
2 李强,李海涛;听障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10期
3 王培峰,于炳霞;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3期
4 肖阳梅;听障大学生学习和交往归因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燕;北京市学前特殊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2 兰继军,李国庆,柳树森;论全纳教育的教育原则[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3 刘扬;1-6年级聋生与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11期
4 张海丛;;三类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放;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凤梅;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永宁;聋生阅读中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霞;美国全纳教育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锦英;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玉美;全纳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素质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芳;“利己主义归因偏向”产生的原因及条件限制[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张雯;师范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3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郑晓鸿;教育公平界定[J];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5 王斌,马红宇;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J];体育科学;2000年03期
6 谭先明,王玉昕;大学生人际归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2期
7 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8 李强,张然,鲍国东,姜海燕;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2期
9 黄锦玲;娄星明;;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0期
10 黄恩,朱跃华,胡纪明,张载福,邵海燕,尹浩冰,余柳霞,王卫平;大学生人际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闻莺;;浅议在教学中培养聋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2 张书珍;;基于CDIO思想的聋人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3 陶永宁;;聋校“主题式交际活动课”教学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4 王春侠;;浅说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1年15期
5 张景中;;小学中年级家庭教育中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年47期
6 塔尔熊;;教会孩子争与让[J];家庭之友(爱侣);2011年03期
7 薛天山;;社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8 韩璐;于松梅;;生命教育与聋生自我珍视[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9 伦涛;周春淼;;盲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10 陈蕾清;卢清;;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丁;黄益明;;聋生的社会交往障碍和构筑聋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良好心理基础[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丁;黄益明;;聋生的社会交往障碍和构筑聋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良好心理基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董乃银;;聋人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章镜清;林伸华;;弱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训[A];全国首届康复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6 王英华;;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渔歌子;朱晓兰;;聋生的刺猬心态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渔歌子;朱晓兰;;聋生的刺猬心态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宋其辉;李s,
本文编号:900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90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