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社会变迁与贵州民族教育
本文关键词:试论近代社会变迁与贵州民族教育
【摘要】:抗战爆发后,从抗战和救国宗旨出发,国民政府及贵州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改革,推进了少数民族知性化进程,改良社会风俗,开拓民族地区教育改良的路径,为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一些可取之经验,增强了民族主义观念和民族国家意识,并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抗战胜利渗透了良好的思想元素,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近代社会 贵州 少数民族教育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或重大政治冲突事件的发生,都能够成为导致社会变迁的动力和来源。缓解社会变迁对人们的冲击,教育可谓是一剂良药。教育的职能不仅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教育需求,还能促进社会融合和减轻社会分层带来的不利影响。发展贵州民族教育是历代政府治理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廷中;民国时期贵州的边地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2 莫子刚;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发展民族教育之历史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3 娄贵品;;杨森主黔时期贵州民族政策的制定[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4 徐德莉;;抗战视窗下西南蛮区风俗习尚改良运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建华;;夏至战国时期的黔中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李金莲,朱和双;论中国少数民族的月经禁忌与女性民俗[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成皓;;三大方言区苗族服饰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年06期
4 陈庆纪;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桑意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陈旋;;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舞台;2010年10期
6 夏小红;;湘西苗画图案的吉祥寓意研究[J];大众文艺;2012年06期
7 姜爱;;元明清时期的苗汉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8 陈亦欣;;试论苗族习惯法之“罚三个一”的村寨社会功能[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9 陈曦;;明清时期湘西苗族起义频繁发生的原因述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全婕;;南丹中堡苗族丧葬仪式考察及音乐功能分析[J];歌海;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钰;;广西苗族服饰纹样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吴家引;;黔东南苗族的生殖崇拜初探[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芳;;客家人与苗族等族群“二次葬”的比较研究[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6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7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张磊;清代贵州女性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范连生;建国初期三农问题与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6)[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丽;黔东南《苗族古歌》“数字”原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辉;怀化地区侗族与苗族传统聚落风土环境景观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晶;抗战时期大后方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奉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欧阳治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怡冰;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音乐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邹晶晶;苗族装饰艺术中女性纹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兰;苗族反排木鼓舞之教材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慧真;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马廷中;民国时期贵州的边地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3 欧多恒;;论民国时期贵州民族地区的教育[J];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02期
4 安永新;;明代至解放前的贵州民族教育[J];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03期
5 威廉,H·哈兹佩斯,东人达;石门坎与花苗(续)[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5期
6 张皓,,张福记;论西南大后方抗战战略地位的确定[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维原;宁夏民族教育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2 黄绍锋;;广西古代民族教育浅探[J];广西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3 张华志;吴志恒;;跨越世纪的追求——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巡礼[J];中国民族;1992年11期
4 司马义·艾买提;;积极实现少数民族教育和全国教育的协调发展[J];人民教育;1992年Z1期
5 邓群;刘绍卫;;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J];传承;2011年13期
6 胡平;;关于改革和发展我省民族教育的思考[J];民族论坛;1989年03期
7 滕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教育整体改革的若干对策性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1989年01期
8 柏果成;;瑶山民族教育调查报告[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许洁英;;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吴家萃;;《贵州教育史》略评[J];理论与当代;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琼;;浅议如何在发展与变迁中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许洁英;;坚持倾斜政策,切实促进教育公平[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安永新;;明清时期贵州民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郭蕊;;贵州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透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廖华;;论民间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林荣;林华;;对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开发和引进人才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吴道军;;贵阳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8 吴晓萍;杨文谢;;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与黔中族群关系的演变[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天湖;;少数民族地区摄影报道之我见[A];思考的相机——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吴宗舜;史宽;阿斯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院前急救的特点及发展方向[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承斌、杨维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2 邓永汉;浅析贵州民族教育现状[N];贵州民族报;2006年
3 张居正;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N];云南政协报;2006年
4 王娟;国家资助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双语”培训[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鑫贺;政协委员关注民生从实处做[N];营口日报;2009年
6 记者 赵永伟;西部地区政协“少数民族教育研讨会”闭幕[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5年
7 记者 杨杰;西部地区政协少数民族教育研讨会召开[N];新疆日报(汉);2005年
8 本报记者 牛锐;民族教育: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记者 李茗;推进我市少数民族各项事业持续发展[N];西安日报;2006年
10 郑作广;努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N];广西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3 郭凤鸣;云南贡山丙中洛乡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马伟;煤矿业与近代山西社会(1895—1936)[D];山西大学;2007年
6 王维;践行渐进西藏班[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治海;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9 李彦;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实践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廖乐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金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覃延华;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研究——对广西三江、金秀两县的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亚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崛起的机理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4 姚春玲;少数民族聚居区肉牛产业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君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浅论[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邹蜜;中国民族贸易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霞;少数民族地区家长陪读现象的社会学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8 齐阿娜尔;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蔡磊;少数民族地区以村规民约为基础的社区森林资源保护[D];贵州大学;2006年
10 马振彪;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民族地区校本教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0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98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