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北川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9:29

  本文关键词:北川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川 羌族文化 课程资源 开发 多元文化


【摘要】:毋庸置疑,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小学课程中是处于相对“失语”状态的,新课程倡导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和课程的多元性,这为民族文化在课程中的回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羌族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教育意蕴,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发羌族文化课程资源,挖掘羌族优秀教育传统,建设羌族文化课程,充分发挥羌族文化资源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些缘由,以北川作为研究点,对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思路和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部分为“文化解读:北川羌族文化内涵及其教育价值诠释”。描绘了古朴、瑰丽的羌族文化,并对羌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族群文化内涵和道德规范内涵作出阐释; 第二部分为“问题聚焦—走进北川中小学教育现场”。以深入羌族聚居地-北川的实地调研数据及访谈结论论证了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观念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生对多元文化高度认同,但自身民族意识日渐淡薄;民族文化传承主体缺位问题明显;教师对文化课程资源的认识尚不足;人们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与实践存在矛盾。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则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文化性式微;现行教材无法满足学生需要;考试评价制度制约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开发主体不明确,专业人才短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条件缺乏;可利用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流失严重等。 第三部分是“对策研究—让羌族文化课程资源随新课程重生”。我们认为,开发羌族文化课程资源,首先应该厘清其价值取向,即应以培养公民多元文化素养与促进羌族文化发展作为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其次,要开发民族化、精品化的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载体;其三,建立政府、学校、社区对文化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其四,建立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系统,为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提供行政支持、专业支撑、师资保障和社会支持;其五,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根本性制度保障。
【关键词】:北川 羌族文化 课程资源 开发 多元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5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22
  • (一) 问题的提出9-12
  • 1.提升民族文化自觉性: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代性反思9-10
  • 2.现实遭遇与理想追求之间:北川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空间10-12
  • 3.研究意义12
  • (二) 概念界定12-14
  • 1.文化与民族文化12-13
  • 2.课程资源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13-14
  • (三) 文献综述14-18
  • 1.有关羌族文化的研究14-15
  • 2.有关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15-17
  • 3.有关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17-18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1.研究思路18-19
  • 2.研究方法19-20
  • (五)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20-22
  • 一、文化解读:北川羌族民族文化内涵及其教育价值诠释22-32
  • (一) 羌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22-23
  • (二) 古朴、瑰丽的羌族文化23-28
  • 1.生活文化23-24
  • 2.民间传统文化24-26
  • 3.民族节日文化26
  • 4.礼仪习俗文化26-27
  • 5.家庭与社团文化27
  • 6.宗教信仰文化27-28
  • (三) 羌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28-31
  • 1.羌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28-29
  • 2.羌族文化的族群文化内涵29-30
  • 3.羌族文化的道德规范内涵30-31
  • (四) 延伸思考31-32
  • 二、问题聚焦:走进北川羌族中小学教育现场32-52
  • (一) 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观念上存在的问题32-41
  • 1.师生对多元文化高度认同,但自身民族意识日渐淡薄32-36
  • 2.民族文化传承主体缺位问题明显36-37
  • 3.教师对文化课程资源的认识尚不足37-38
  • 4.人们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与实践存在矛盾38-41
  • (二) 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41-51
  • 1.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文化性式微41-44
  • 2.现行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缺少乡土教材44-47
  • 3.考试评价制度制约文化课程资源开发47-48
  • 4.开发主体不明确,专业人才短缺48-50
  • 5.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条件缺乏50
  • 6.可利用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流失严重50-51
  • (三) 小结与思考51-52
  • 三、对策研究:让羌族文化课程资源随新课程重生52-67
  • (一) 厘清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取向:培养公民多元文化素养与促进羌族文化发展52-55
  • (二) 开发民族化、特色化的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55-61
  • 1.羌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55-59
  •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民族化59-61
  • (三) 建立政府、学校、社区对文化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61-62
  • (四) 建立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系统62-64
  • 1.行政支持:提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干部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62-63
  • 2.专业支撑: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63
  • 3.师资保障:加强新课程教师培训,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63-64
  • 4.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区支持系统64
  • (五)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根本性制度保障64-67
  • 结束语67-69
  • 附录 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69-75
  • 主要参考文献75-80
  • 后记80-81
  • 三年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8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天明;;基于文化传承的民族地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羌族地区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红仙;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龚敏;渝东南土家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全鑫;学前阶段朝鲜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2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982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