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对应分析
本文选题:课堂教学 切入点:质量评价 出处:《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科学分析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意义重大.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为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找出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并针对各个不同类型的教师组提出分类引导,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Abstract]:The quality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directly affects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relates to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Chongqing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method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work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s.
【作者单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艳伟;;主成分分析法在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1期
2 贾士军;对应分析与最优尺度分析在购房者行为研究中的运用[J];系统工程;2005年08期
3 杨金观;聂建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个在高校实际工作中被误解的概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1期
4 张乐毅;颜其嘉;;因子分析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杨萍;AHP法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年02期
6 张秋瑾;苏万春;;基于对应分析法的不同收入等级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以广东省城镇居民为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2期
7 陈申宝;;基于模糊理论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6期
8 崔斌;张丽;;灰色综合评判法在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能福;陈邦考;;主成分分析法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丁春;盛周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南淝河水质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3 李兵;陈国华;杨涤尘;朱宁;;食品安全体系的抽样理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4 陈碧珊;潘安定;李冰;;有序聚类方法在沉积物粒度分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5 赵晖;温学飞;赫晓辉;王政峰;安钰;;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宁夏农村信息化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6 唐君;;我国31个省区农村居民经济状况排序和聚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7 庞发虎;杜瑞卿;王永勤;;优化野生黄蔷薇不定芽的分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8 珊丹;刘艳萍;邢恩德;刘铁军;母吉君;;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主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9 杜瑞卿;杨建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10 胡煜;;偏最小二乘方法和二次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基因芯片数据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晖;温学飞;赫晓辉;王政峰;安钰;;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宁夏农村信息化的发展[A];2011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新技术应用专刊[C];2011年
2 黎晖晖;刘云波;韩婷;郭甲子;;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3 周婧;杨庆媛;翁才银;戴佩淇;苏康传;;基于兼业行为的大城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流转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李桂华;胡进;李小翠;;消费者关爱对寿险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孟凡香;徐淑琴;刘东;;三江平原水稻生育期蒸发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寿增;黎智;李小明;刘毅;;柳州市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7 王慧;王银;;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应用[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颖;王振会;肖稳安;曾庆锋;杨天琦;;基于FFT的大气电场频谱分析及雷暴预报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9 陈皓锐;高占义;黄介生;王少丽;;运东平原区潜水位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因子关系分析[A];Collec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2009年
10 牛惠芳;;回归分析与课堂评价模型中指标的选择[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宁;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模型及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娜;基于云参数干旱遥感监测模型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土壤湿度同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春洋;基于多态系统理论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亚刚;基于广域信息的电力系统故障元件定位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飞;入侵检测分类器设计及其融合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姚顺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电站运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罗环敏;基于极化干涉SAR的森林结构信息提取模型与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建校;改进的高维非线性PLS回归方法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曹玉苹;基于状态估计的石化过程故障诊断与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孙扬;多变元网络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薛明亮;人脸识别的加权模糊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昆;基于逐步判别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莎;基于小样本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熊超;基于潜在语义对偶空间的跨语言文本分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丰云秀;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白车身焊装误差监控方面的应用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7 薛婷婷;塔式起重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8 祖金锋;Internet用户访问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园园;偏最小二乘回归与判别分析在科技人员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D];潍坊医学院;2009年
10 张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燕清;;因子分析法在高职院校理论教学质量测评中的应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2期
2 杨萍;关于AHP中判断矩阵校正方法的新探索[J];工科数学;2001年04期
3 卢瑛祥;;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法的应用——对高校学科带头人的选拔评价[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喻方元;毛高波;;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洪月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J];计算机时代;2007年09期
6 彭三城,刘国华,肖衍,满君丰;课堂教学质量的计算机模糊评估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09期
7 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9 吕跃进;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排序[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年02期
10 辛涛;李雪燕;;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鸣;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体会[J];公安教育;2001年10期
2 陈晏辉;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微[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陈智平,郭耀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层次划分的数学方法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7年01期
4 刘志军;试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柴建川;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罗伟侨;;课堂教学要多而精的设想——高等学校教学趋向诌议[J];韶关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7 李春生;苏联关于课堂教学类型的新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3期
8 F·马其路普 ,李长河;好教师究竟应如何办?[J];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9 王晋堂;课堂教学的时空观[J];宁夏教育;1984年Z1期
10 丁长青;;课堂教学的信息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3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4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5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鄢晓英;雷俊丽;;探讨课堂提问[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林叶锦;李世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现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崔丽霞;小议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N];莱芜日报;2009年
3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鲍仁;课堂改革:催生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文化[N];泰州日报;2011年
5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6 严永梅;课堂教学要有“厚重”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明冰洁;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N];驻马店日报;2005年
8 杨俊;教师如何提高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张建坤;课堂教学应该追寻什么[N];大连日报;2008年
1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梅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2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占丰菊;课堂教学中教师互动性决策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奕;中国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赵学信;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巍;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9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9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