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研究——以西部某省为样本

发布时间:2018-03-15 22:16

  本文选题:西部地区 切入点:义务教育 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西部某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现状的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寻找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破解均衡发展难题的关键渠道:义务教育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县(区)政府及教育局监督学校经费使用;制定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建设标准,用8-10年时间使全国中小学全部达到建设标准;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津贴,用"赎买农村学校教师青春"的补偿办法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心工作;改变靠行政手段管理调动教师的传统办法,用经济手段调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依法管理城乡中小学,使中小学校长真正拥有事权、财权、人权。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in a certain provinc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we have obtained a lot of firsthand, truthful and reliable data, and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we have found out the deep reasons for the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The key channel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the central finance should bear the fund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full, the county (district) government and the education bureau will supervise the use of the school funds,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unified construc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shall be formulated. It will take 8-10 years for al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meet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lloc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and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 allowance for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use the compensation method of "buying up the youth of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to mak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feel at ease in their work;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managing and mobilizing teachers by administrative means, to mobilize the rational flow of teache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y economic means; So th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really have power, financial power, human right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研究”(09XJA880008)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汪丞;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张新海;;中原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查: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玲;韩玉梅;;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2 陈亮;曾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对策研究——中日韩比较的视角[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杨兆山;张海波;;整体性视角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三福;;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8期

5 李强;吴中元;;天津市教育发展区域差异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6 唐文杰;陈梦稀;;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刘祖华;;从“消极差别化”到“积极差别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创新逻辑[J];调研世界;2008年04期

8 傅彩虹;;中日教师流动制度对比及启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9 吴松元;;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建立的理性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虎宁;司树鹏;;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磊;;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公共支出结构——中国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胡耀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的义务教育政策选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凯;;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不均衡状况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龙文佳;薛海平;;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秀兰;中国益贫式增长多维测度与形成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兆斌;大庆油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倪莹;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的教师轮岗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排军;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5 陈美志;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政策选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许传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凤娥;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流动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世萍;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振国;乌海市乌达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智超;;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龙培民;日本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8期

3 杨磊;日本教师人事制度及引发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9期

4 薛国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5 张忠福;教育均衡应首先在区域内实现——对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6 彭新实;日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定期流动[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7 尹博;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内部流动问题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4期

8 白中军;;农村课程改革之现状[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11期

9 余丽红;;关注农村教育发展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中国农村教育改革30周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天中学刊;2010年03期

2 郑雅萍;;和谐社会构建中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丁飞;周华;;公平视角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1期

4 张肖;;浅谈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建议[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5 邬凌云;;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的思考——基于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1期

6 翟雅丽;付俊贤;;西部地区农民子女辍学率反弹问题分析[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赵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马少兵;岳明蕾;;河南省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实证研究——基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视角[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3期

9 赖俊明;;北京市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财政制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10 孔令军;;中西部地区远程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余厚康;;西部发展商贸业应借鉴东部的经验教训[A];“发展商业,,适应西部大开发”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刘玉平;王桥;申文明;王文杰;郑丙挥;;遥感和GIS技术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庞俊达;;加快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总体规划简介[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5 田其云;;略论我国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开发的法律保障途径[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6 宋圭武;范鹏;;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智;廖足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及利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田亚玲;;浅议西部地区图书馆的发展问题[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9 刘昌平;;西部大开发与社会保障[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10 谢宗万;;西部中草药开发大有可为[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田丹;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成法律规定[N];沈阳日报;2006年

2 林胜洁;平和打造均衡发展的农业新格局[N];福建日报;2009年

3 吴晶;义务教育新起点: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N];中国老年报;2008年

4 戴琳;大力彰显武侯群众文化魅力 强势推进公共文化均衡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宋时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在流动中寻求均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余之 整理;民族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陈伟:寻求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均衡发展之道[N];证券日报;2009年

7 夏星 何敏;沙坪坝区教育优质均衡上台阶 填谷造峰出特色[N];重庆日报;2010年

8 记者 宋华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河南日报;2011年

9 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上)[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焦菊梅;“轻视教育,就是轻视未来”[N];人民代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东霞;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苏振锋;西部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马长有;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杨雄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转化过程中政策绩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丽萍;西部地区农户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小明;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水莲;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动力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志生;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青;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冬梅;江苏省常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艳;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责任[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军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王娜;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财政供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芳;改善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红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盖玉欣;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潘小刚;湖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高军;湖南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7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17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