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非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8-03-16 13:36

  本文选题:均衡发展 切入点:非均衡推进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非均衡推进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属性和价值诉求的内在要求,也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的外在必然,其实质是根据不同区域和学校的现实差距、发展目标及自身特点,采用非均等性发展措施。非均衡推进要求全面统筹协调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积极鼓励和扶持学校自主多元发展。
[Abstract]:Non-balanced promotion is not only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 of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and value demand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ut also the external necessity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ts essence is based on the realistic gap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chools.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dopting unequal development measures. Non-balanced promotion requires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etween regions, increase transfer payments to backward areas, and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ctively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independent and pluralistic development of schools.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10JZD0036)成果之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内生视域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课题批准号:SC12B024)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立保;;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基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视角[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康亚华;;新课程高考中选考模块设立的意义及思考[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10期

3 姚琳;;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均衡发展的对策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建晖;;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探究[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5 陶红;杨东平;;我国高中学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邱伟华;;公共教育支出调节收入差异的有效性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7 王佳佳;张河川;;云南少数民族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问题与对策[J];青年探索;2009年01期

8 陈卓;;超社会资本、强社会资本与教育公平——从当今中国教育影响社会分层的视角[J];青年研究;2010年05期

9 张灿;胡仁东;;浅析我国现阶段贫困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胡平;秦惠民;;政府在义务教育服务中的绩效分析——基于北京市义务教育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龚春明;;反思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归因研究的方法取向[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安晓敏;;我国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实证分析[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童宏保;;基于“木桶原理”的教育决策与政策设计[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赵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的教学点作用分析——基于中西部六省的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陈平水;靳钰炜;;山西省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研究——从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沈有禄;;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体系建构[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绘;;我国公立普通高中校际间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的分析——国中部地区某县的调查研究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郑绍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冯洁;高等教育省级统筹的公共财政支撑能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周建福;江西共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禄俊;;论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策略[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2 李建;;整体推进区域性校本教研均衡发展的行动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2期

3 吉执来;钱海娟;;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08年11期

4 江兴代;;教育超市:一种理想教育的构建与追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04期

5 邓双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现实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范瑾;胡小勇;;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述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4期

7 沈健;;江苏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2期

8 白益民;课堂教学的时间变量及其控制策略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9 王成云;课程实施策略的比较研究[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宝霞;;农村义务教育应对税费改革的策略[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周原;;实施校本教研策略,促成教师成长[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王书荃;;个别化教学的由来和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秦素;;中等职业教育“2+1”模式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问题与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倪灿忠;;小学“后进生”心理特点简析及个别辅导策略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蒋翔;;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及其成因的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广新;;教师的网上引领行为与策略:一种功能分析[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8 曾美玲;;扬长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选择——从教育的角度谈构建和谐社会[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9 刘光余;;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郑阳梅;;Blog与教学整合的模式及策略探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上)[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2 姜木金;推进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和谐[N];镇江日报;2008年

3 陈洋 记者 张莉琴;促进均衡发展 城乡携手并进[N];泸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方晓;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均衡发展[N];宜春日报;2009年

5 贺海旗 李智兰;和谐共赢促发展[N];山西日报;2009年

6 ;均衡发展奏响教育主旋律[N];哈尔滨日报;2009年

7 刘华蓉 杨占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N];周口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要凯朝 侯建兵;汾西县助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N];临汾日报;2010年

9 记者 刘婧 实习生 原文钊;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均衡发展[N];焦作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曾;坚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2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冉新义;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任瑞仙;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赵永勤;论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商利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红美;远程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志忠;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义务教育公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崔慧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财政体制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艾君;构建绿色课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0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20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0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