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
本文选题:陕甘宁边区 切入点:社会教育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从抗战的背景和边区实际出发,坚持文化启蒙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和迷信思想,解决了民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教育提高了边区民众素质,有力地配合了前方抗战,促进了边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Abstract]:Social education in the Shens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reality of the Border region, adheres to the policy of combining cultural enlightenment with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ith society and with production, thus eliminating illiteracy and superstition among the masses. It has solve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masses and laid a solid mass foundation fo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Social education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in the border areas, cooperated with the war of resistance in the front, and promot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border areas.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
【基金】: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当代价值研究”(06JK136)
【分类号】:K26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原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田世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维护中央权威[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杨菁;;建国初期城市行政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黄伟;;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的制度保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王玉贵;大跃进与大生产运动比较研究[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8 郭新华;;论毛泽东农业经济哲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蒯世安;毛泽东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措施之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常林彬;促进科技进步 保持党的先进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润生;;阴阳对待和合是华夏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兼谈对立统一规律无助于建构和谐社会[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朱文鸿;;构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问责机制[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田绪永;;浅谈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意义[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傅伯言;曾丽雅;;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鲁振祥;;共和国史上“大跃进”一词的应用与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兴国;;论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创新[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唐根华;李洪华;;试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的由来及意义[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恩来统战业绩探源[A];周恩来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4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刘胜男;北京城市手工业研究(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沙正平;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郝雨红;关于毛泽东邓小平执政为民思想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严旭;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廉政理论的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钢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庆礼;;略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传承;2010年03期
3 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赵燕;;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启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李祥兴;程晓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与政治社会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程晓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中的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祥兴;程晓敏;;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榆林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白鹤;;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祥兴;程晓敏;;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与政治社会化[J];学术论坛;2011年03期
10 吴季令;马云;;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对当代西部教育的启示[J];唐都学刊;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2 张美娥;;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3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风气的变革[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花海洋;沙宁;;《讲话》前后的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艳玉;;党从延安走向全国执政[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杨扬;;中外记者参观团眼中的陕甘宁边区[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7 武娟;;浅谈陕甘宁边区在职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8 黄丽芬;;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实现“和谐德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9 孙新毅;;社会教育为监狱服务之我见[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10 梁星亮;宋炜;;中W共u#炶在延安fB期局部W髡衖私ê蛫缟鏶的[鎺和}摎W[A];“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下)[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连印;做好修复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杨圣泉;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N];重庆商报;2005年
4 胡正平;庆阳赋[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涌;市场沟风云录:“总后方”陕甘宁的再突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待续)[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记者 蒋安杰 杨傲多;借鉴陕甘宁边区经验创建刑事和解制度[N];法制日报;2007年
9 记者 洋夏 通讯员 惠兴文;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修复竣工典礼在延安举行[N];西部法制报;2006年
10 记者 刘西英;纪念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延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煜;江苏民众教育馆研究(1928-1937)[D];苏州大学;2012年
2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欧阳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锄奸反特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10 郑宏颖;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荣辱观[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D];四川大学;2002年
2 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张王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霞;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对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及运行机制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7 李淑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志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D];四川大学;2002年
9 梁海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耿磊;传统的延续与改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4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2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