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情绪问题现状、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11:37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情绪问题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情绪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波动情绪、逆反情绪、冲动情绪、悲观情绪和自我封闭。这是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需要得不到满足,现实与理想不一致,人际关系不协调,经济拮据,生活、学习压力增大以及教育失误等原因引起。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情绪教育,主要对策包括: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气氛,帮助大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教育大学生确定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提高挫折耐受力;加强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解除认知偏差;组织、鼓励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将情绪管理引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现、价值观;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积极健康的需要。
[Abstract]:There are many emotional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in five aspects: fluctuating emotion, opposing emotion, impulsive emotion, pessimism and self-closure. This is because they are not adapted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their needs are not satisfied. Reality and ideal are inconsist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not in harmony, economic constraints, life, increased learning pressure and educational errors are caus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e must carry out emotion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include: to create a positive and healthy campus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coordinate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 goals they can achieve and to improve their resilience to setbacks; and to strengthen cognitive education. Help college students remove cognitive bias; organize and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meaningful activities; combine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troduce emotional management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positive life, values,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the needs of positive and healthy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模型的突破研究”(课题批准号BIA09004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明群;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形成原因调适[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赵崇莲;论大学生情绪教育[J];广东商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洪梅;;浅谈当代大学生情绪特点及情绪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田杰;;新入职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浅析[J];青春岁月;2013年08期

3 翁朝阳;;五年制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负性情绪及其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4 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晓徐;情感策略在航空体育教学中对飞行学员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2 刘英;学生情绪智力评价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雨;情感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余艳丽;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彬;;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杜智娟;;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3 旷勇,李建军;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探析及应对措施[J];云梦学刊;2005年04期

4 李喜和;冯浩;;当代大学生过激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郭永凤;;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柏丽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王磊磊;;大学生患抑郁症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8 叶立伟;;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3期

9 史济纯;谢君君;;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何晶;;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与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9 高淳海;灾难面前怎样摆脱心理危机[N];联合日报;2008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心理学系 马丽华;正确认识灾后心理危机期的情绪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海国;大学生自杀原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建松;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缺陷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蒋玲;流动儿童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东旭;当代大学生情绪分析及调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闵学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D];中南大学;2008年

7 孙荣光;大学生生活事件、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邱芬;我国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谷月;大连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29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29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