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文化学研究的“学科之眼”
本文选题:课程与教学论 切入点:文化学研究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课程与教学论的文化学研究有着不同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独特的"学科之眼"。课程与教学论的文化学研究的"学科之眼"主要体现在背景、整体、价值、差异、群体、他者、多元、非主流和主流等视角。
[Abstract]:The study of culturology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The "eye of subject" of culturology research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background, whole, value, difference, etc. Group, other, pluralistic, non-mainstream and mainstream perspectives.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发耀;;人类学视野下侗族大歌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常亚慧;论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黄国成;;浅谈影视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青春岁月;2011年10期
4 张文勇;;我们的教育,是过渡而不是终结[J];青春岁月;2011年22期
5 刘彩清;;影响侗族传统生育行为和生育观中的因素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朱新梅;教育与教育学的立法者、阐释者与实践者[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7 姬建峰;;教育学理论的开放性品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8 刘胡权;;教育民俗与乡村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8期
9 白学义;;优化胸外科临床教学的几点建议[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4期
10 梁小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习俗对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启示——基于多元文化视角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的调查[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沛照;;话语边缘与原生态文化反思——一个苗族村落教育的民族志记述[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6 常永才;李勇;;少数民族寄宿学校应避免“好心”办成坏事——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学校的历史启示[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8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9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明颖;美国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黄玉新;宁夏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从刚;柱式艺术中生命意识的表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静;“九五”期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回顾[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2期
2 徐继存;关于课程与教学论功能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陈芬萍;;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取向及其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8期
4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林正范;贾群生;;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6 荣艳红;;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环蓉;樊小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03期
8 韩华球;;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瞻望[J];教育学报;2008年04期
9 丁念金;;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3期
10 王光荣;麻剑;;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现状解析——基于CSSCI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明全;全球视野中的基础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华;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头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杨孔炽;关于教育史研究的价值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4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王伟 记者 辛永生;中学教师留学国外[N];黑龙江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D];扬州大学;2004年
2 蔡晓丽;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远芳;参与式教师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丹;有效交往教学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U,
本文编号:1635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3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