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希望化”教育研究:症候及其批判
本文选题:研究范式 切入点:希望 出处:《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教育研究需要灌注一种崇尚真理、坚守爱知之品性,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对美好教育的希望。现今流行的教育研究恰恰证明了它们在这一点上的失败。无论是赞美现实教育还是批评现实教育,它们都在无意中推动着教育研究与现实的"共谋关系",使自身丧失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流行的教育研究常常会成为种种祛希望的教育研究之典范,使人们忘记对研究自身的反思。自我否思是走出樊篱和寻找希望的一种可能路径。
[Abstract]:Educational research needs to be instilled in a truth-upholding character of Aichi, Can give people a kind of hope for good education. The popular educational research today proves their failure at this point. Whether it is to praise reality education or to criticize it, They all inadvertently promote the "collusion"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ality, thus depriving themselves of a force that transcends reality. Popular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often used as a model for all kind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at disappoints hope. Self-reflection is a possible way to go out of the barrier and look for hop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晨妍;;浅谈翻译中的视觉文化角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叶艳君;梁慧;;卢卡奇“物化理论”对现实生活的指认[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玉平,钟扬;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逻辑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姜涛;;认知法律知识化的三个维度[J];河北法学;2009年05期
5 李学阳;;关于“国际警务”的几点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黄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谈当代文学理论发展问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王立端;论卢卡奇、葛兰西和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张公善;海德格尔论美及其现实意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薛伟江;;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动态化趋向的方法论意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刘尚明;彭隆辉;;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背景[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双利;;内在的超越——卢卡奇论辩证法与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仰海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梁艳萍;;“后先锋”文学论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8 程光炜;;当代中国文学中主体形象的变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张帆;;纳粹对德国大学衰退的影响——以哥廷根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晓娟;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浩;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王彦峰;;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3 韩淑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4 吴德芳;吴苏春;;论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及局限[J];教育革新;2001年03期
5 胡劲松;教育科学的研究范式——批判理性主义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6 宗晓艳;;美国教育技术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6期
7 郑利霞;;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8 郑利霞;;浅析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转换[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朱文博;;对比较教育研究范式演变的述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2期
10 蔡建东;;美国学习心理学取向的教育技术及其研究范式[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李爱萍;王晓宇;;西方教育史研究范式与历史学研究范式关系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李箭;;教育历史研究的新范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王振宏;郭德俊;;攻击行为青少年冲动控制的ERN效应[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沁彤;;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目标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翠蓉;吴庆麟;;教育心理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知识应用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王陆;紧贴教师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副教授、留德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 俞可;如何研究校长的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刘尧;改变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四种现象[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洪明;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决策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亚敏;寻找教育学的力量[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夏青;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3 丁红娟;创造教育与创造性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曹雁飞;学科规训与理论重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单敏;关于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云华;“科学三分”视野下教育学学科归属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寇琼洁;教育实验发展的方法论反思[D];河南大学;2007年
8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岳欣云;应然、实然与必然[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58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5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