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外显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的中介和调节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29 17:44

  本文选题:中学生 切入点:交往焦虑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目的了解中学生交往焦虑的状况,探讨亲子依恋、外显自尊和交往焦虑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外显自尊在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亲子依恋量表和外显自尊量表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蚌埠市龙子湖区和禹会区4所中学2 79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程度师生关系、不同程度同学关系的中学生交往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父母总依恋、父依恋、母依恋与交往焦虑之间均呈负相关(P0.01);外显自尊与交往焦虑呈负相关(P0.01);外显自尊在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对交往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分别为43.35%和49.74%;但外显自尊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的影响中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引导中学生改善亲子关系,正确把握自尊弹性,可缓解和降低中学生的交往焦虑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arent-child attachment, explicit self-esteem and communication anxiety, and the mediating and regulating effects of explicit self-esteem on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communication anxiety. From November 2010 to March 2011, 2791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4 middle schools in Longzihu District and Yuhui District of Bengbu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scale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scale from November 2010 to March 201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communication anxiety betwe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schoolmate relationship (P 0.01),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 attachment, father attachment, parent attachment and communication anxiety,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xplicit self-esteem and communication anxiety (P 0.01),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between father and son.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and child attachment on communication anxiety is partly mediated, which is 43.35% and 49.74%, respectively, but explicit self-esteem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influence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 on communication anxiety.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be improved by lead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orrectly grasping the elasticity of self-esteem can alleviate and reduce the level of communication anxie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儿少卫生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496)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肖融;吴薇莉;胡峻梅;邱昌建;王强;魏庚;孙锦华;杨闯;宋萍;叶安红;张伟;;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患病率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2 臧运洪;赵守盈;陈维;潘运;张禹;;用项目反应理论修订父母同伴依恋量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虹;心理健康的测量:自尊量表和情感量表的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4 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年01期

5 叶冬梅;钱铭怡;刘兴华;陈曦;;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恐惧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6 姚玉红;刘亮;赵旭东;;不同性别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与心理健康:自尊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琛;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归因方式及社交焦虑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长征;李志刚;;医学生人际信任、交往焦虑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2 李霞;徐淑秀;姚荣英;;青少年儿童社交焦虑障碍成因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李虹;商磊;聂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4 潘运;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动力系统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5 吴静珊;;大学生成人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杨远波;张军;刘艳丽;;我国儿童社交焦虑的差异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7 谢威士;阮越;;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外支持与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汪涛;谭静;李敏;张夔;冯正直;;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9 冯哲;郭涛波;静进;;某医科大学贫困生社交回避和苦恼心理特点[J];华南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10 郑衍亮;张作记;;心理行为干预对成人正畸治疗患者牙科焦虑和社交焦虑的作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Associated with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吴薇莉;成人依恋在社交焦虑障碍(SAD)中的心理表征模型及其在SAD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敬阳;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8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斯文;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饶晓;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敏;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社交焦虑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芳;山西省大学生就业危机感现状及其归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郭龙;儿童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气质类型关系之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振帮;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自我表露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文惠;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薄祺雯;社交自我效能感问卷在中国职业人群中的效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飞飞;大学生自尊、社交焦虑和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骞;用核心自我评价矫正自考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甘怡群;奚庄庄;胡月琴;张轶文;;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学业倦怠的新成分:集体自尊[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郑宁;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看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齐玉龙;城市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04期

5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刘朝杰,李宁秀,任晓晖,李俊,张骏,孙丁;36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宿淑华;王本法;;高二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高文凤,丛中;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9 赵亮培,鹿元香;归因理论与学生自信心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晓鹏;大学生自我分化特点及其促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随明明;高中生自我分化的结构及其与依恋、自尊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佩宽;董小苹;孙忠雄;胡卫;李兆源;范显义;;上海中学生性发育、性意识的调查分析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06期

2 本刊记者;;荆州地区中学生文联成立[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3 刘振兴;中学生忧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年02期

4 陆踊;;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透视[J];江苏教育;1992年Z1期

5 王艳玲;中学生狭隘心理简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6 汪洋;;永远的50元[J];新青年(朋友);2002年04期

7 杨森;;描绘一个“好老师”[J];希望月报;2002年14期

8 王宗文;Author Unknown;; 自相矛盾的时代[J];英语知识;2002年05期

9 颜惠珍;;中学生上网心理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10期

10 陈炽明;烟火季节[J];中国校园文学;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周志荣;;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传锋;许净露;金一波;;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回顾与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杨小洋;申继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发展特点及与其发散性思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继;王耘;;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问卷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胡丽;赵玉芳;;汶川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京诚;徐守森;刘小芹;杜吟;;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郑斌;;呵护心灵翅膀 放飞青春梦想——浅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9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文;中学生为何不认技校这条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3 朱剑慧;以色列中学生:成绩不是生活的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石雨川;穿要名牌 吃要精美 用要高档观[N];雅安日报;2008年

5 黄艾禾;一个另类中学生的写作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 成雄 王玉国;市三运会暨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N];天水日报;2009年

7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会实践 中学生不能毕业[N];宝鸡日报;2009年

8 记者 邵涌河;我市一中学生发明英文规范 书写训练方案获国家专利[N];赤峰日报;2010年

9 高密市第五中学 吴宾;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探究[N];学知报;2010年

10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4 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9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翟一飞;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灵;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艳平;中学生写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红顺;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琼;论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与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玉连;中学生对统计表的理解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陶梅;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龚艳明;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兴美丹;西安与澳门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2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82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d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