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研究运用中应注意的要求

发布时间:2018-03-31 10:11

  本文选题:历史研究法 切入点:教育研究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在教育研究中,不少学者运用历史研究法存在误区。历史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一定要广泛搜集材料,尤其是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仔细核查材料的真实性;要求研究者能够深入到具体的社会情境中,进行分析与思考;要求研究者关注材料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要求研究者综合看待材料的价值。研究者只有遵循研究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Abstract]:In the education research, many scholars use the history research method to have the mistake area.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requires researchers to collect materials widely, especial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to carefully check the authenticity of materials, to be able to analyze and think deeply into specific social situations.The researchers are requir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liness and regionality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value of the material.Researcher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results only by follow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学锋;中美两国德育比较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邓晓芒;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J];开放时代;2000年03期

3 谭伟;中美两国学校德育之比较[J];求索;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史玉民,魏则云;整体论思想的泛化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黄瑜;"和"与儒家传统精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张燕伶;;从“格致”论看朱熹的科学理性精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立足点和方法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6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7 姜岩;营销学理论范式变迁的追溯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刘复兴;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叶东惠;;回归、提升、创新——从伦理层面构建“和谐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静波;;浅论《舞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陶祖莱;;从21世纪科学发展大趋势看学术生态系统[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峡;;学术交流的“术”与“道”[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王丽;;“上苍”一词的词义变化及其英语翻译探讨——以“感谢上帝,感谢上苍”英译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刘雪飞;白梅;;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代际分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7 张春美;;理性与智慧: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9 潘畅和;;浅析中国与朝鲜的“气”哲学传统[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2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苏春海;21世纪领导人才可持续发展方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5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艳秋;戴震重知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2 王晓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施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顿新国;亨佩尔定性确证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宋建平;形而上学终结了吗?[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6 邓春梅;切实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中越;中西医碰撞与结合的哲学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8 马亚男;论冯友兰的人伦学说[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仰和芝;戴震人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张莹;信息论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米靖;老子论教育[J];中国道教;2001年06期

2 王书玲;无为而治:当代教育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兼评主体教育理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李建新;《老子》的教育蕴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年04期

4 李建新;《老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5 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邵秀玲,刘国强;道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任遂虎;“道法自然”与教育生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永泽;;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表征[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1期

2 谢延龙;杨春芳;;通向语言之途的教育——论教育的语言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8期

3 余海军;;后现代哲学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杨建朝;;功利式的教育研究思维取向探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12期

5 黎聚才;;论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6 虞宁宁;;躬行践履:教育研究者的社会责任[J];大学(学术版);2010年07期

7 席梅红;;浅析教育研究中真问题提出的基本路径[J];基础教育;2008年11期

8 叶泽滨;;教育研究方法论一得——从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看教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吴德芳;;从叙事探究看教育研究者的后现代定位[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3期

10 王占军;刘娜;;教育研究伦理的审查政策——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IRB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吕赐杰;;课堂教学实践的持续变革:教育研究者作为Meso层面行动者的角色(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黄宁;辛涛;李凌艳;;从变异分解的角度重议教育公平[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许庆豫 博士;让教育研究成为真正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李广;校园欺侮:日本孩子无法逃脱的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茂;教学方法比“小班化”更重要[N];中国教师报;2008年

4 徐继存;教育哲学是没有答案的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滢邋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校长 陈康金 山东省茌平县教研员 靖恒海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 高德胜;怎样才能取到教学改革的真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徐建敏,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管锡基,,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改办副主任;教研员应举什么旗?走哪条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王喜旺;谈教育研究中的四“通”[N];光明日报;2002年

8 齐林泉;尊崇本性:天生我才必有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时晓玲;建设和谐校园需要行动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山西大学 王喜旺;确立教育研究的四个通识[N];发展导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胡之骐;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湖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教育科研机制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郁惠;罗炳之教育研究思想论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志高;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规范性的理论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汤诗华;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转型对教育研究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6 赵光磊;视觉文化教育研究——后现代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晓阳;我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重建[D];西南大学;2006年

8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牛楠森;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薛桂英;走向自律—一位教育研究者的道德叙事[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0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90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