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课程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基于对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

发布时间:2018-04-02 09:37

  本文选题:课程研究 切入点:课程史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12期


【摘要】:课程史作为课程研究的基础之一,长期以来显得较为薄弱。作为当代西方课程研究的新近趋势,西方课程史研究的兴起可以为我们开展课程史研究提供理论层面的借鉴。围绕课程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身份属性与研究边界、研究内容、研究取向与方法,对西方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有益于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课程史、什么是课程史、课程史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课程史研究等理论问题。
[Abstract]:As one of the foundation of curriculum research, curriculum history has been weak for a long time. The rise of western curriculum history resear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us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history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urriculum history research, identity and research boundary,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orientation and methods. In order to answer the theoretical questions of why to study curriculum history, what is curriculum history, what is curriculum history research and how to conduct curriculum history research,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western scholars in ord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why to study curriculum history, what is curriculum history, and how to study curriculum histor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华;;西方课程史的研究路径及内涵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4期

2 任平;邓兰;;不能忽视和懈怠的主题:课程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5期

3 叶波;;20世纪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翠兰;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潘涌;论课程范式转型与教学解放[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3 潘涌;论课程创新与教学创造力的解放[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王海燕,包德才;三年制专科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振华;李森;;校本课程发展:由“回应”走向“自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6 杨红波;;他们是谁 谁来选择 选择谁——论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者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7 吴兴瑞;;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课程论的进展与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1期

8 柯森;课程标准起源和演进的历史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潘涌;陈玉佳;;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创新精神的解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彭彩霞;;清末民初课程“文实分科”的纷争及当代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贺群;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历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颖;英国“国家课程”政策研究(1976-1988)[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子龙;John Richard Schrock生物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丽娜;高中后期文理分科教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海珍;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嫣;内地《音乐课程标准》与香港《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之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图雅;高二文理分科重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程程;民国中后期普通中小学劳作教育研究(1937-1949)[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强瑞芬;中美高中选修课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任平;邓兰;;不能忽视和懈怠的主题:课程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云鹏;如何理解课程与课程评价[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年05期

2 汪霞;;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及其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孙来成;;走向理解:斯拉特瑞的后现代课程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4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汪霞;;建构21世纪的课程研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6 金志远;;课程批评:课程研究的一个盲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3期

7 王玉琼;后现代知识观对当今课程研究的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李斯颖;;复杂科学视域下的课程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汪霞;;课程理论之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10 高晓清;;一部充满“为人”情怀的课程研究力作[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靳玉乐;;二十世纪美国七大课程事件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吴国珍;;现代西方课程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张辉娟;;让体验成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建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魏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6 苏国华;刘军;;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文化[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建国;国家课题《闲暇教育课程研究》开题论证[N];淮安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赵宁宁;全球化平台 规范化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张廷凯;国际视野与本土背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黑龙江 王锐;网上谈课改[N];电脑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张海莹;基础教育要求过“三关”[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翟艳萍;让孩子走稳人生第一步[N];蚌埠日报;2009年

10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7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领悟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丫丫;理解课程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立杰;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沈岚霞;威廉·派纳与课程的概念重建主义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时延辉;威廉·派纳的自传式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秋慧;“理解”课程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罗欢;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松;教师课程理解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江美菊;教师课程理解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9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99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