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中学生友谊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个人力的中介作用
本文选题:留守中学生 切入点:友谊质量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4期
【摘要】:以288名留守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留守中学生友谊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并探讨了个人力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孤独感与个人力和友谊质量中的积极维度显著负相关,与友谊质量中消极维度显著正相关。(2)孤独感和个人力在性别、留守类型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友谊质量在留守类型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女生友谊质量显著高于男生。(3)个人力在友谊质量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iendship quality and loneliness among 288 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a person between them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nelines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dimension in personal strength and friendship qualit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dimension in friendship qualit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ut the quality of friendship among gir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HA090426资助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霞;胡心怡;申继亮;;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香;;心理韧性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4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5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刘小先;;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心理行为问题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5期
7 孙晓军;周宗奎;;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8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9 李小青;邹泓;刘艳;杨颖;;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社会交往目标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10 赵景欣;刘霞;;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日常积极事件的保护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马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3 秦秀清;曾菁;;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4 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5 刘强;;农村留守幼儿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6 杨阳;何成森;马南正;黄先伟;;父母文化程度与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7 黄先伟;何成森;马南振;杨阳;;留守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8 杨光艳;张哲华;;同伴接纳、友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微[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9 秦楚;;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于鸿雁;;留守儿童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胡利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调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王广聪;;关于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陈占虎;;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调查结果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建英;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10 徐学俊;李凡繁;;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和社交焦虑——希望和良好寝室关系的保护作用[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4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于晓波;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弹性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金建军;合作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实训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强成文;缺失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郑晓江;;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现象的生死哲学透视[J];中国德育;2007年01期
6 卞桂平;焦晶;;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困境与多方协同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14期
10 项焱;郑耿扬;李沉;;留守儿童权利状况考察报告——以湖北农村地区为例[J];法学评论;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在花,许燕;学习困难儿童友谊质量、定向、孤独感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2 于海琴,周宗奎;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3 刘在花,张承芬;学习困难儿童社会性问题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王行;;友谊质量与小学生社交退缩行为的相关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晓丽;胡心怡;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6 范兴华,方晓义;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中文版信度与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7 邹泓;刘艳;李小青;蔡颖;;中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及其与人格五因素、友谊质量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浩宇;;儿童发展心理学探讨[J];价值工程;2010年30期
9 张云运;王海梅;孙铃;陈会昌;;青少年特质情感类型、同伴关系与学校态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王月娥;;儿童友谊质量的定义与测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莫书亮;段蕾;金琼;孙葵;;小学生的友谊质量:社会交往技能、心理理论和语言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海娇;张文新;Doran C.French;田录梅;;青少年亲子依恋、友谊质量与内化问题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琳琳;陈会昌;;儿童2岁时的依恋类型和抑制性特征对其11、14岁友谊质量的预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曾玉;张文新;田录梅;王姝琼;;青少年害羞-敏感与同伴侵害的关系:积极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黄磊;吴怡然;王耘;;高中生学校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婷婷;;童年中期社交退缩类型与友谊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中介效应的检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在花;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冬梅;童年中期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凤莲;关于儿童依恋的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谭静;儿童友谊、同伴接纳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瑞;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社交退缩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萌;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覃玉宇;童年中期儿童的攻击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9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0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