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家长择校倾向的差异看教育改革路向
本文选题:中美家长 + 择校 ; 参考:《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摘要】:择校是中美两国教育的共同现象,但两国家长的择校倾向却有明显差异。作者通过对103位中美家长(中国57位、美国46位)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家长100%认为择校很有必要,重点学校是所有家长的首选目标,对择校的弊端几乎不加考虑;而美国家长认为择校有必要的只有39%,选择对象也比较分散,私立学校、特许学校,甚至家庭私塾都可能是首选,对择校的弊端也有较高的警惕性,认为适合孩子特征和能力发展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通过对中美家长择校倾向的比较分析,对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缓解择校现象可以得到启示。
[Abstract]:School choic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rents of the two countries.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03 Chinese and American parents (57 in China and 46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found that 100% of Chinese parents think that school selection is very necessary, and that key schools are the first choice for all parent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school selection are hardly taken into account.Wh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only 39 parents think that school selection is necessary, and the choice is also relatively dispersed. Private schools, charter schools, and even private private schools may be the first choice, and they are also more alert to the drawbacks of school selection.School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s and abili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schools.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rents' school choice tendency in China and America, it can be enlighten to deepe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alleviate the school choice phenomen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教育公平的话语分析”(课题编号:BFA090016)成果
【分类号】:G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静;;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8期
2 高玉梅,袁江;择校现象的社会文化学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王菁菁;;择校现象与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03期
4 孙冬,任学印;国外“家长择校”改革及对我国择校现象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11期
5 杨秀芹;杨晓霞;;择校:教育寻租视角下的探析[J];教育探索;2007年01期
6 高振千;;择校难可以这样破解[J];教书育人;2006年24期
7 赵菲菲;;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8 李法明;;择校费拷问政府教育责任[J];成才之路;2010年03期
9 李旭林;;消除择校:教育均衡的首要标志[J];湖南教育(中);2010年12期
10 曾天山;;择校,绵长而无奈的话题[J];教书育人;2006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元庆;;1196名大学生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孙玉香;杜艳丽;;沙河口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孙芳;张新蕾;;初一某班女生青春期教育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李俊茹;;教师的激励风格与学生内部动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梦霞;董朝辉;谭水桃;;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戴祯杰;周敦;;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湘萍;;中美择校研究的比较——基于问题、理论及方法的比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唐燕;;后SARS时期从问卷调查看学生理想——针对部分学生理想困惑提出的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吴遵民;沈俊强;;论择校与教育公平的追求——从择校政策的演变看我国公立学校体制变革的时代走向[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叶;加大投入给择校风降温[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调宣邋记者 季佳莹;“择校热”加重供养子女上学负担[N];哈尔滨日报;2007年
3 高伟山;稳住教师心 留住学生身[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4 刘丹;择校缘何成风[N];经济参考报;2005年
5 晋生;求解“教育三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记者 程歆邋许含宇;我省力争3年内解决城区择校问题[N];福州日报;2007年
7 任松筠;从择校费征税想到“铜陵奇迹”[N];新华日报;2006年
8 高伟山;达旗:“一校一品”以建特色校求均衡[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9 禹志明;择校拼的就是权钱,,教育公平何在[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赫苏;学生问卷:应多找教师优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桂荣;中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明珍;中学生社会智力的问卷编制及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竹青;教育叙事对教师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平;新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4 邱林;医学类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建设及应用状况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谢威士;大学生谦虚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冉红;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刘鑫;大学生虚拟内疚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会青;大学生移情问卷的编制及其与感戴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爽;大学生不同对象间自我表露的内容因素结构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刘彩红;教育博客在大学生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0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4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