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病理评定中的父母-子女报告者差异探析
本文选题:多报告者 + 报告者差异 ; 参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摘要】:儿童、青少年心理病理研究中经常使用多报告者的评估方法。不同报告者间的评价差异导致了研究者分析、理解数据的困难,因此引发了针对这一问题的大量研究。研究发现子女的人口学特征、被评估问题的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等均对报告者差异有显著影响。从报告者获取信息和认知的角度整合当前研究结果有利于对报告者差异的产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相关因素通过影响信息获得和作答过程对报告者差异产生影响。目前缺乏对报告者差异的系统理解和理论框架,进一步分析报告者差异对相关研究设计、数据处理和临床实践有实际意义。
[Abstract]:Multiple reporting methods are often used in psychopathological studi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The difference in evalu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eports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data, which leads to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problem.It was found that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aluated problem and the family environment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reporting differences.The integration of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cognition is conducive to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port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 the reporting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response.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porter,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porter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related research design, data process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B8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小平;;青少年自杀——难以回避的问题[J];心理与健康;1997年04期
2 陆小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心理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3 李佳;;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十条措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9期
4 陶丽草;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小议[J];教书育人;2001年12期
5 张利增;交互性架构下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3期
6 宋庆华;;谈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养成[J];吉林教育;2010年33期
7 李琴;;走出阴影追求阳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与治[J];贵州教育;2007年08期
8 马金琥;应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J];山西教育;1999年06期
9 章睿齐;;青少年灾后心理自救[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09期
10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出版[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怀国;;论红十字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的帮助[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鑫;董天贞;邓蔓菁;岳玲;杨光玉;;青少年心理行为与牙科焦虑症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段隆芳;戴尊孝;陈元堂;崔莉敏;;汶川地震陕西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佐斌;;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艾娟;;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运红;陈青萍;;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及矫正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龙珠;;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伍亚娜;雷雳;;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兴华;;为单亲家庭的青少年营造快乐人生——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慧中;侯玉波;;亲子关系、思维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肖持纲;走出青少年心理测评误区[N];西安日报;2001年
2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 刘国娟;青少年心理障碍不容忽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聂依匆;青少年心理疾病时代悄然来临[N];西藏日报;2001年
4 ;警惕青少年心理荒漠化[N];中国信息报;2001年
5 曹玉霞 韩秀凤 实习生 赵岩 本报记者 周芳;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N];吉林日报;2004年
6 田明友;落榜生自杀折射青少年心理脆弱[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谋划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N];楚雄日报(汉);2005年
8 记者 毛磊;诊治青少年心理病,,美国在行动[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本报记者 惠小勇;青少年缘何轻易犯重罪[N];经济参考报;2000年
10 赵宗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白琼英;青少年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信仰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5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于晓波;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弹性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存;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D];山西大学;2011年
2 杨其其;汶川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召敏;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归因风格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我;重庆市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邓剑;学生道德心理与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傅蕾;网络游戏及其产业化的道德视域[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杨义德;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芳;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郝传慧;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6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5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