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对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干预实验
本文选题:学校道德氛围知觉 + 道德发展 ; 参考:《心理科学》2013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与其道德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学校道德氛围知觉问卷、SROM-SF问卷及自编情境故事,对100名中学生进行了干预实验,运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校道德氛围的知觉水平提高后,其道德判断能力有了显著发展。结论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影响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perception of school moral atmosphere and their moral development.Methods using the SROM-SF questionnaire and the self-designed situational story, we conducted an intervention experiment on 10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analyzed the data with SPSS 15.0.Results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the students' perceived level of school moral atmosphere was improved to varying degrees, and the students' moral judgment ability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perceived level of the school moral atmosphere.Conclusion the perception of school moral atmosphere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 judgment abi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0801045C) 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10CGJY17YBQ)的资助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伟强;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邱林;施志社;;苏南地区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影响因素的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年06期
2 周春男;张静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芳;道德营销与关系营销[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丽莎;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强;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3 赵磊;企业伦理教学中学生特质与态度改变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丽文;幼儿园班级中的平等与自由[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曲学丽;新闻职业道德敏感性特点及其与移情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素娴;初中生宽恕的特点及其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颖慧;学校道德氛围量表的编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庆红;师生交往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艳;初中生对教师德育自主支持的知觉、自我决定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英源;傣汉7-13岁儿童公正观念发展与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岑国桢;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小组讨论模式述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岑国桢;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丽颖;特质移情和状态移情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刚;;开放性德育课程构建的依据与纬度[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08期
2 劳伦斯·柯尔柏格;魏贤超;;对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5年01期
3 刘天娥;;在真实道德冲突中提升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刘彦尊;孙启林;;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观照下的信息伦理教育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5 王琰;;少年儿童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思维特征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7期
6 王琰;;青年学生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思维特征的探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靳飞;;审美与学校道德教育:关系、作用及达成路径[J];消费导刊;2010年04期
8 张忠仁;;移情的德育价值的心理学释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9 邹绍清;;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借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7期
10 陈燕华;田良臣;;论情境视域中的学校道德教育[J];教书育人;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会昌;李伯黍;;关于儿童对个人财物与公共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2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郑日昌;李文姝;刘视湘;;中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振群;户秀安;柯森;邓一允;;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张栋玲;姚利;王美芳;;中小学生价值观、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罗晓燕;周福轩;;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邹颖佳;胡竹菁;;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晓蓓;学生喜欢“滕头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刘微;信息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鲍东明;主体教育,统领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陕西省子洲县二中 张亚莉;“问题学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吴竺;必须加大教育工作的四个含量[N];江西日报;2000年
6 蒋明安;观察—记忆—想象[N];美术报;2002年
7 朱永新(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唤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李泽瑾 高凯凌;敲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门[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9 ;管窥外国基础教育变革[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张文章;校园官司为何多[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海;学校道德自律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唐本钰;学校教育中的道德价值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齐慧甫;占有与存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育芳;清末广雅书院变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董建民;苏联合作教育学与美国合作学习理论合作理念的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贺晓立;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孙建国;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3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63439.html